诗人郑敏:从遥远星河倾听人类的信息……(3)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接续传统
郑敏同时也是一位长年耕耘学术的诗歌理论家。她的诗歌嵌入了扎实的哲学底蕴,而理论研究中又流露出盎然的诗意。
她在早期接受哲学和现代主义思潮的启蒙,开启新诗写作,后期则由后现代主义转向对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回归。这种个人的转向,也反映出中国20世纪诗歌理论的演变轨迹。
树才提到,郑敏并不是一开始就意识到要重提传统,而是在晚年才真正强调中国新诗要向古典诗歌学习。她敏锐地发现,中国新诗的薄弱环节不在于激进的姿态,不在于口语的活力,甚至不在于个性的多元,而在于“我们接不上自己传统的那口气”。传统的断裂给新诗带来的伤害是根本性的。
树才认为,哪怕到现在,我们依旧面临着这个共同的困境:如何让中国新诗接续上古代诗性的传统、人文的传统?
“现代诗歌是一种节奏,古典诗歌则是一种韵律。”杨克表示,郑敏看见了当代诗歌中音乐性的缺失,而古典式的韵律可以帮助寻回这种音乐性,“我现在越发觉得我们确实应该向古典诗歌学习,一方面中国有着深厚的诗歌传统,成就也非常高;另一方面现代诗歌基本变成了纸上阅读的诗歌,我们应该注重诗歌声音的元素。”
中国传统诗歌非常注重对现实的关注,这一点在郑敏的诗中也有所体现。九叶诗派有着鲜明的写作立场,一要有艺术性,二要有社会性,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杨克非常认同,诗歌要兼具艺术的良知和社会担当。如此来看,九叶诗派至今对当代依旧有很多启迪。“诗人在顾及艺术品质的同时,应该在公共空间发言。”杨克说道。
郑敏在指导罗振亚时曾经说过:诗歌介入世界要有自己的一种方式。她认为诗歌没有直接行动的必要,但诗人要通过个人艺术的方式,去反映现实,介入这个时代的良知。
重视中国传统诗学的同时,郑敏也非常关注西方的诗歌理论。树才分享,2005年法国的文学理论家米歇尔德基来到首都师范大学,郑敏与之侃侃交谈,谈到解构主义的思想,如何把日常生活语言消解掉,并重新赋予新的结构,对语言进行富有想象力的重新组合。树才说:“在中国的诗人里面,很少人有这样的学养。”
真诚诗心
郑敏把她心中的诗神,唤做爱丽丝。爱丽丝伴她走过了青春,也给了她神奇的力量,写下了许多真正的诗。“诗和艺术,是不知道年龄的。”在她的心目中,爱丽丝一直是一个非常宁静、安谧的小女孩,任何风雨也不能伤害她。
在爱丽丝的陪伴下,郑敏从未搁笔,也未曾停止对诗歌的思考与探索。罗振亚回忆道,年过八旬时郑敏还在写:“她说,写诗要让人感觉到忽然进入另外一个世界,如果我还在这个世界,就不用写了。”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