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无名氏)(5)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1。
清者,一炁也;浊者,万物也。动者,神也;静者,形也。太上言道以一气为万物之祖,祖为源也。人神以一形为舍,故合为基本也。形不得神不能动,神不得形不能存。神为主人,形为舍基此二句大底言道炁为万物之本,分其清静。清者元气,浊者万物之形也。人能以神动保固其形,故为万物之基源。故云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白云翁曰:不浊无以见其清,不清无以见其浊。无一炁而不能生万物,无万物不能分一气。故曰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文中子曰:至清则见浊,此清者浊之源;至动则思静,此动者静之基也。修真之士,以一气养神,故清;以五味养腹,故浊。则神要动而顺,形以静而安形,此乃清浊动静之道也。此经还有验也。答曰:昔唐人袁通,天水人。自幼年好道,专诵《太上老君清静经》,日诵七七遍。年至二十,被禄山驱为军战,忽失阵而败。袁通乃走,不知来路,遂於山丛之闲不得食,其困不能兴,唯诵此《清净经》,无力可诵以待死。
忽有一碧衣童子,持一盂饭来与食之。袁通食之,其香味不可名状。食其满足矣,其童子曰:真人以清气养其清腹,凡人以外物养其浊腹;真人以气运神而安其静,凡人以乱神败精而乐其形。汝自幼好道而能坚,至念《太上老君清静之经》,已有道果,太上而使赠也,从兹以充餐,用神为道,更不食矣。乃今黑簿落名,朱陵排号,清净之道更不虚矣。道罢,忽然不见。袁通从此不食,乃得六通之慧。至於宋哲宗之朝犹在。唐玄宗时事,五百年问,面若三十岁许。常游洛汭之间,唯只念《清净》之经,人不见其饮食。人呼之清净先生。若人有患,不唯远近之疾,以手摩娑,人皆无有不者。后又被人呼摸着效。后至汴京门外,高声曰:你待乱,我不乱;你待浊,我不浊。你东西,安能活?从得道,五百年,斩却邪魔神快乐。乘云驾鹤背,朝玉帝天官,永住逍遥阁。道毕,自有仙鹤从天而飞下。
先生急上鹤背,冉冉乘云而去。人皆俯仰而瞻之。从空坠下纸一张,其上写曰:清净道生。道生数十律。论曰:大道者,视之不见,听之不闻,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虽不知不见,修之者实有道焉。太上曰:吾言甚易知,甚易行。故道降而为元气,清而为浊之源;动而为静之基。一清一浊,而通大道。故袁通能至诚,悟《太上清静经》,终为上升而列仙。宜乎哉。
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天地者,乃大道之子孙也;人物者,大道之苗裔也。太上言人能禀大道一之祖气,使身心之虚灵,神气之清静,如此能体其大道也,与天地合德。故天地自然而从顺,悉皆归依也。故曰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行清静之教者。《易》云:与天地相似,故不违言。修真之士亦要清静无为,体大道真常之教,穷万物之性,能知鬼神。是以天地相似,所为所作,故不违於天地,悉皆归顺矣。故曰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文中子曰:能清静者,与太极同德,与天地同邻,与神道并行。能为此者,天地尽皆归也。如此者,有验乎?答曰:昔唐庆历中有韩侍郎坐运州,有女年二十六岁,适左司员外郎王珪。珪乃上官,其妻韩氏有妊娠,在父母家。至日早离夜至三鼓已来,於西北角有其声。左右侍婢皆睡,唯小娘子韩氏不睡,见一将军披戎衣,执金钗,乃曰:吾晋朝韦将军,於此居数百年,尔敢於此处作产居,血腥之气触吾。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