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风骤雨》:中国农村土地改革的“百科全书”(3)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老孙头是小说里最立体、饱满的艺术形象,他有狡黠、落后、自私、胆小的一面,在土改工作队初来时,他将信将疑,“工作队能整得下韩老六吗?”“怕是整不下”。不敢正面揭发,只好“悄悄地拐弯抹角说”。对于老孙头这样复杂的性格,周立波也只是进行善意的讽刺与批评,而不是完全否定。
《暴风骤雨》出版后,周立波寄了一本给元宝村,并在书中夹了封简短的信,请村里曾给他担任过警卫员的刘文,抽空给村里不识字的郭长兴、白福山、车老板老孙头念一念,因为书中有不少他们的故事。刘文用了5个晚上给村民们从头到尾念完了这部小说,很多村民“都说书写得好,都是些实事”,“每天念完,大家总是寻根刨底地议论一番,总觉得书里的人写的就是元宝镇的人”。
奋斗精神传承不息
《暴风骤雨》出版后,发行量和影响力都很大,甚至被当作土改实际工作的参考书。在第一次全国文代会上,《暴风骤雨》获得解放区优秀作品表彰,被译介到苏联、日本、波兰、罗马尼亚等国,并于1951年获得斯大林文学奖金。日本学者安岛彬评价《暴风骤雨》是一部描写中国农村土地改革的“百科全书”式的作品,对土改的很多问题都进行了解答。
1959年,《暴风骤雨》上卷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改编成电影,谢铁骊执导,于洋、高保成等主演,于1961年上映。这部电影的编导和演员很多都有土改工作经历,编剧林蓝是周立波夫人,也曾和周立波一起参加东北土改。据地方文史研究者回忆,1963年春天,电影《暴风骤雨》第一场下乡巡回放映就在元宝镇,当地农民像过年一样,在操场上围观这部电影,发现电影里的主要人物和现实生活中郭长兴、白福山等在气质、身材、脸型上几乎一模一样,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台下老孙头的外孙女甚至对着屏幕上的老孙头喊“姥爷”。
暴风骤雨之后,故事才刚刚开始。时光穿过70多年,《暴风骤雨》的原型地,号称“土改第一村”的元宝村已经变成今天小康路上的“亿元村”。看到花园广场、洋楼林立的当代元宝村时,不由更令我感叹《暴风骤雨》的精神价值。小说因其对时代精神的真切把握、对土改政策的通俗表达、对农民主体意识的尊重,深度唤醒了农民的现实参与性与内生奋斗动力,像拧紧的发条,再也停不下来。当地人将土改文化视为“元宝人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还建起了《暴风骤雨》纪念馆。而《暴风骤雨》留下的另一笔精神财富就是,文艺创作必须深深扎根到现实生活与人民群众中去。
(作者系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安徽警官职业学院教师)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