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反人性的眼镜蛇效应该如何避免?(4)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故亦不与弟子如子路辈详言之也。公山之召,其事应在定公之八年,时孔子已年五十。
孔孟老庄和释迦摩尼等人都属于圣人级别的大圣贤,虽然他们在世只是没有实现自己的宏愿,但是,他们的精神永存,流芳百世,这和我们芸芸众生确实不是一个境界……
孔子又曰:吾五十而知天命。人当以行道为职,此属天命。但天命人以行道,而道有不行之时,此亦是天命。阳货、公山弗扰皆欲攀孔子出仕,而孔子终不出。若有可为之机,而终坚拒不为。盖知此辈皆不足与谋,枉尺直寻,终不可直。孔子在五十前居家授徒,既已声名洋溢,而孔子终于坚贞自守,高蹈不仕。然此尚在孔子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之阶段。孔子五十以后,乃终于一出,其意态若由消极一转而为积极,实则并非如此。孔子三十以后之家居授徒,早已是一种积极态度。所以若前后出处有转变,此乃孔子由不惑转进到知天命,在己则学养日深,而在人则更不易知。
这一段钱穆先生解释得非常精彩,充满了中国文人的人生哲学和大智慧。孔子又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如其欲赴公山弗扰之召而子路不悦,孔子实难以言辞披揭其内心之所蕴。吾道所在,既不能骤喻于吾朋,则亦惟有循循善诱教人不倦之一法,夫亦何愠之有。疑辨六亦有疑阳货、公山弗扰之事者。疑阳货不得为大夫,疑公山弗扰并不以此年叛。但阳货虽为季氏家臣,亦得侪于大夫之位,此即见季氏之擅鲁。公山弗扰在当时虽无叛迹,而已有叛情,皆不必疑。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非常容易明白,但是,能做到的就没有几个人了。不然,孔子凭什么成为至圣先师?
存疑六其实是后世犬儒们为了把孔子奉为毫无毛病的神而可以洗白,这其实适得其反,显示了犬儒们的虚伪和无能。
这一章有点长,今天就到这里吧,明天接着解读下半章。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