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大功率充电过程动力电池充电策略与热管理技术综述(8)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2电池组热管理研究现状
温度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安全性和循环寿命有显著影响。主要体现在,低温条件下锂离子电池的电解质黏度增加,离子电导率降低,化学离子定向迁移阻抗增大,使得低温下电荷转移电阻增加,影响电池的动力学性能。另一种典型的低温效应是镀锂,锂镀层以枝晶的形式存在,电池长期在低温下运行时,锂枝晶将会增长,造成电池容量的不可逆损失,当增长到一定程度时枝晶可能会穿透隔膜,引发电池内部短路,增加电池的安全风险。而当电池温度过高时将导致电池性能发生退化,温度升至45℃时电池极化内阻将增加。
当电池在超过50℃的温度环境中运行时,电池内部的降解反应加剧,电池的容量明显下降。当电池温度超过90℃后负极表面的SEI膜开始溶解,电池开始自产热,此时如果不能有效地降低电池温度,任由电池温度上升,将会引起电池发生热失控。
电池在25~40℃区间运行时可实现最佳的功率输出和输入、最大的可用能量,以及最长的循环寿命。因此,需要通过电池热管理系统(batterythermalmanagementsystem,BTMS),将电池组的工作温度控制在安全范围内。然而在大功率充电过程中,电池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单体电池局部的温度可能会急剧增加,从而导致某个模块或整个电池组温度过高。当电池温度过高时,整个电池组的温度均匀性会变差,每个电池的充放电容量会有所不同,从而导致电池间的性能以及SOC差异。如果电动汽车的电池组长期在较高的温度下运行,电池组的一致性会降低,严重影响电池组的循环寿命,导致行驶里程的大幅减少。
为此,合理的热管理系统设计,成为了大功率充电技术中面临的重要挑战。在高温冷却方面,主要存在内部冷却和外部冷却两种形式。工程应用较多的仍然是外部冷却方式,主要分为空气冷却、液体冷却、相变材料以及热管冷却,如图10所示。
2.1空气冷却
空气冷却可以分为自然风冷和强制对流两种,管道类型和电池组布局如图11所示,包括电池组的水平和纵向布局以及常用的U型管道和Z型管道。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