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宠”玛德琳和“孤勇者”皮皮:谁才是儿童文学的灵魂人物?(10)
2023-04-30 来源:飞速影视

《长袜子皮皮》特别版(桥梁书版)插图。(图源:爱心树)
在论文《长袜子皮皮和喜剧的颠覆性肯定》中,戴维·罗素颇具慧眼地辨识出皮皮具有阿里斯托芬喜剧中小丑的属性;同时,邻家的两个孩子汤米和安妮卡更像两个观察者,他们的生活虽然因为皮皮发生了一些变化,但他们的人格却未发生什么质的改变,在没有皮皮的时刻里,他们不会模仿她的行为。假如皮皮此刻离去,他们几无悬念地会逐渐长大成为守规矩的、与系统共享一套话语的“经验者”。罗素将这两个孩子幽默地类比为古希腊戏剧里的歌队,“他们观察行动,参与对话,但他们没有权力影响情节。总的来说,他们仍然保持着古板、礼貌的自我。”
说实话,多年前第一次读到皮皮的故事时,我对这个无法无天的孩子并不是那么喜欢,“没规矩、乱吹牛到这个地步的孩子真的好吗?”我的内心深处察觉到喜欢她最坚硬的阻力来自于二十年来作为“模范生”所习惯的规矩生活和价值偏向,但随着在儿童文学专业的浸淫日深和对更多社会生活的体认,千百次的自我检视和坦白,每一次重读我都会更加深刻地意识到皮皮的珍贵与无可替代。
成人的愤怒来源于这个小女孩对长期运营的社会规范与价值观的公然攻击和产生了真实影响力的冒犯,但假如我们不希望世界陈腐、乏味,就应该接受这股天真精神的质疑和荡涤。
在前述三场解构表演之外,她的“破格”行为在全书中可谓俯拾皆是,她超越了职业偏见、洞穿了金钱法则的荒谬,她颠覆了一般的交易观、重新定义了价值。假如我们能放下习惯的观察透镜,就能发现她善良、勇敢、正义、友爱,她是儿童文学作家献给世界的礼物,后者通过塑造堂·吉诃德般的儿童人物憧憬一个更好的未来:“一个摆脱了空洞的社会习俗和毫无意义的传统枷锁的世界,一个每个人都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获得满足的世界”(戴维·罗素语)。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