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哲学思辨之四:诸法无我

2023-04-30 来源:飞速影视

文武哲学思辨之四:诸法无我


悉达多.乔达摩,又叫释迦牟尼,更是世俗人口中的“如来佛”。“佛”是梵语“佛陀”的简称,是“觉者、知者、觉”的意思。觉者,是救世主的意思。知者,是有见识的人、有智慧的人意思。所以,“佛”并不是世俗人眼中的神仙,而是有知识、有见识、有智慧的人。世人好利,因此把“佛”等同于神仙,或者称呼为神仙,通过“求神拜佛”来获得神佛的庇佑,从而得到各种利益与好处。从严格意义上来讲,释迦牟尼只能算一个哲学家与思想家,跟神仙这样超自然能力的人相比,是“八杆子打不着”的,没有任何相关联的关系。只是后世弟子为了引诱“善男信女”加入佛教,而编造一种“神佛”系统,供人们膜拜。释迦牟尼出生在尼泊尔一个部落首领家,家境富裕,他过着奢华的生活与享受高贵的社会地位。总的说来,佛教是一个“多神教”,偶像崇拜为“佛”、“菩萨”、“罗汉”等佛教意识统治阶层。
这个佛教意识统治阶层,就像一个金字塔的权力机构,“如来佛”就是国王,其他“佛”、“菩萨”、“罗汉”等就像高级官员、中级官员、低级官员。也就是说,悉达多.乔达摩既不是救世主,也非先知,由于受到佛教徒们的一致推荐,一个哲学家、思想家被一些信徒人为地捧上了神坛。有人认为佛教是由秦始皇时代传入中国。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要西汉、东汉、三国时期处于全盛时期。例如,大家熟悉的东汉未年,张角创立“太平道”,发动黄巾起义。张道陵创立“天师道”,其孙张鲁投降曹操,被曹操任命为镇南将军,封阆中侯爵。曹操安排儿子曹宇娶张鲁的女儿为妻,两人结为亲家。在中国,三国被晋朝统一后,佛教在晋武帝司马炎时期兴盛起来,当时的西晋朝京城洛阳就修建有大量的佛教寺院。悉达多.乔达摩认为人生有“四谛”:一是“苦谛”,众生皆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
二是“集谛”,苦从何来,众生有执,有分别相,有执则有往,有往则有灭,五蕴缠身而不知,故此种种因缘生,一切无常起;三是“灭谛”,灭者,断除执念,无有分别,灭除烦恼,而增菩提;四是“道谛”,明心见性,得证菩提,观大涅槃,得无上果,无生无灭,不增不减,寂静无为,即得大圆满正果。悉达多.乔达摩的这种哲学,其实是对自身内心的审视,从而追求内心的安祥与平和,自己认为是幸福的就是幸福,自己认为是痛苦的就是痛苦的,通过消除执着的欲望与欲望得不到满足所感受的烦恼与痛苦,来使自己没有欲念,没有执着,没有追求,从而让自己快乐与幸福。悉达多.乔达摩比较关注人精神上的痛苦来源于对欲望的执着追求,放下这种追求就不痛苦了。他指出欲望附属品产生的根源是人类自私的天性,这种自私绝非单纯指人类追求满足感的本能。欲望是苦海,灭欲可脱苦海。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