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那么聪明:如果经济学家真那么聪明,为什么没有钱(4)

2023-04-30 来源:飞速影视
如果没有发现自己利用了隐喻和故事说理,他们会误以为自己讲的就是事实。作者说,现代哲学大师罗素就经常犯这个错误。罗素说,教会的主教支持战争,是因为他们在军火生意中做了投资。他以为自己说的是一个事实,但实际上,这是他讲的一个故事。作者写这本书就是要提醒经济学家,也提醒我们所有人,重视隐喻和故事,不会让经济学不科学,不理性。恰恰相反,这样做会让经济学更理性,也更讲道理。那么,经济学家是怎么运用隐喻和故事,更好地讲道理呢?作者在书里,讲了很多具体的方法。我们聊聊其中的一个。
那就是用隐喻和故事相互检验,来检查一个观点是不是正确。隐喻和故事可以相互验证,这在修辞理论里不是什么新鲜事。有一句俗语,说厨子多了会毁了汤,这是个隐喻,相信你可以举出很多合作共赢的故事来推翻它。在现实中,隐喻和故事经常发生矛盾,但是,如果在一本经济学著作里,隐喻和故事相互矛盾,它的观点就立不住。
比如,大英帝国为什么衰落?主流的观点认为,这要怪更早的维多利亚时期。当时的英国,就像龟兔赛跑中的那只兔子,其他国家都在你追我赶的时候,它却沉浸在帝国的幻想中。这个判断的基础是一个隐喻。它假设国家和国家之间在进行一场赛跑。这个隐喻的影响力太大了,已经成了西方人理解国家发展的基本观点。它也让西方人陷入争霸的思维里,必须领先,必须争当第一。今天的美国,一直处在这种对失去领先地位的焦虑中。这个隐喻正确吗?
作者在书里就用了两个故事来检验这个观点。在英国人之前,荷兰人也经历过类似的所谓的“衰落”。那么,荷兰后来怎么样了呢?它变得贫穷、更落后了吗?并没有,虽然荷兰不再是一个对世界发号施令的大国,但是它仍然富有,而且很长时间里,都是世界上收入最高的国家之一。今天,我们用任何指标来衡量,荷兰都不能说是一个落后的国家。所以,荷兰或许失去了霸权,但是它的故事不是一个衰落的故事。
再比如,一位经济学家统计了11个国家在20世纪的发展情况。他发现,从1900年,到1987年,所有国家的人均国民收入都有显著的提高,80多年里,大概增长3倍。不管它们是不是得了第一名,像这样幅度的经济增长,肯定都能让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那些没有获得第一名的国家,就衰落了吗?显然不是。
所以最好的经济学家,一定能同时善用四种修辞法宝。比如英国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他在讲述任何观点的时候,都会尽量避免过度使用一种修辞。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