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胜恐惧最好的办法是奥利给?!(2)

2023-04-30 来源:飞速影视
拒绝思考更深一层次,就是不去处理,找借口自行触发拖延症。这一点,相信大家大概都自有感受,对号入座吧,没毛病。
不论是哪种形式的表达,都可以看出,“认知终结”倾向于使我们放弃理性,用最简单的认知结构迅速终结问题,注意,不是解决问题。所以,当我们面对未知感到恐惧时,做出的行为常常表现为不理性不明智,比如忍一忍,比如等一等,比如退缩不前,比如当看不见。
所以,如果再次被人质疑你为何疯狂确认或者疯狂拖延时,你大可以堂堂正正告诉他:这是与生俱来对未知的恐惧,我天性犯了。
摊手。
不过,本着“帮人帮到底,送佛送到西”的原则,我也要好心提醒你,如果你真这么回答了,还是有一定概率被怼回来的:
那谁谁谁的天性怎么不犯啊???
真的存在 “邻居家的孩子”这种生物
是的,即使到了天性这个层面,依然还是存在“天赋异禀”和“芸芸众生”的残酷差别。
1994年,拉瓦尔大学著名心理学家马克弗里斯顿等人提出“不确定容忍度”(the Intolerance of Uncertainty, 简称IU)的概念,并制作了一张无法忍受不确定性量表IUS,用于衡量我们对于不确定的容忍度。
在这个评价体系中,IU值越高表明容忍度越差,这样的个体更倾向于迅速脱离不确定状态,选择马上可以得到但是价值较低或者奖励可能性更低的选项。对于延迟奖励忧心忡忡,并常常问自己“如果…”开头的问题,而一旦这样的问题出现,个体对于获得奖励的期待将会进一步降低。这是一个恶性循环,最终导向那个最差的结果。
而低IU值的个体,表现正好相反。芝加哥大学行为科学教授艾利特菲什巴赫在研究中发现,有些人在奖励规模不确定的任务中会感到更兴奋,工作也更努力。
What ???
那些天天学习从不游戏,那些努力工作从不休息,那些比我优秀还比我努力的人,真的存在?
坏消息说完了,下面说好消息
个体差异确实存在,IU值天生有别。对于未知的恐惧,天生就能让我们陷入焦虑,放弃思考,堕入恶性循环。那我等凡夫俗子可还有逆天改命的可能?
答案是,有。
下面四套功法,难易不同,丰俭由人,你自己挑。
1、硬刚天性
这是最容易想到的,却也是最难的一条路。无数人会告诉你,面对未知的挑战,做最好的准备,做最坏的打算,然后等它上门。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