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伯利亚森林中》:人生,是否需要一次沉底的“洗礼”?(5)

2023-04-30 来源:飞速影视
泰加森林的隐居者则与这种遁世态度相反。神秘主义者追寻的是从世界遗失,森林守护者则要与世界交好。前者等待着俗世之外的基督降临,后者期待在此时此地涌现的短暂欢愉。
这种生活带来平和。自身的欲望并非一概消失,小木屋也不是佛祖悟道时的那棵树。所以,泰 松的隐士精神,是在和无数的作者交谈后,在对人类社会不断反思中,寻找到自己行为的准确意义。

《在西伯利亚森林中》:人生,是否需要一次沉底的“洗礼”?


克尔凯郭尔在《论绝望》中写道,人会经历三个时期:唐璜式美学的享乐时期,浮士德式的质疑时期,绝望时期。或许还应加上林中的自省时期。
电影制造了一个逃亡十年的犯人来救赎迷茫的遁世者,但泰 松却和都市人一样,沉醉在伏特加的酒精中。任何环境,人要平衡时间所犯的过错,除了酒精,我也想不起还有什么更好的东西。当然,佛道儒的思想家都不愿意认可人需要酒精来指引未来,但中国传统的诗人总是酗酒而诗,包括陶渊明,泰加森林同样适用: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某种曾经存在的物品的残存,他的形状里保留着原先那个瓶子的记忆。碎片或许是个生灵,怀念着已经逝去的整体,为与整体重逢而追寻。这正是我在这里、在森林中,一边灌着酒一边做的事情。”
革命的苦行应在城市中心进行。消费社会为人们提供了抵制它的选择:只需少许自律即可。
城市的定律截然相反:人们苛求的是,出人意料的新鲜感必须一刻不停地处于饱满盛放的状态,新鲜事物的烟火永无止境地充斥时间,用转瞬即逝的花火照亮他们的夜晚。
小木屋的共产主义在于:拒绝中介。隐者知道他的木头、他的水、他吃的肉、他的桌上散发馨香的犬蔷薇从哪里来。
木屋生活是一张砂纸。它为灵魂除垢,使生命暴露在外,让精神狂野,使身体荆棘丛生,但它的内心深处铺展了如同孢子一般敏感的乳头。
泰松的隐居生活,把小木屋看成是一个实验室,在这期间,他把孤独和焦虑烹饪成有形的记忆,风雪、湖岸、山谷、山峰、冰凌、月亮,阳光,野生动物和花草,它们都会随着季节苏醒。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