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学习内容全解(9)
2023-04-30 来源:飞速影视
5.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分析:写出父亲对工作高度负责。“不是常对你说吗?我哪能离开呢?”是一句反问句,说明李大钊坚持到底,忠于党,坚决不离开北京,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为了革命工作,他早已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表现了他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精神。
6.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
这里的“果然”照应前文的“果然”,写出在此种局势之下,人们心中早有不详的猜想,而当这些猜想实现的时候,人们心中更加恐惧。
7.短短的一段新闻还没看完,就听见啪,啪……几声尖锐的枪声,接着就是一阵纷乱的喊叫。“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
分析:“短短的一段新闻还没看完”说明事情发生得很快,“尖锐的枪响”“纷乱的喊叫”写出了当时情况的恐怖。“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语言描写,说明李大钊对敌人的到来早有准备,表现出了他的临危不惧。敌人的来势汹汹、虚张声势与父亲的不慌不忙、沉着冷静形成对比,对父亲的神态、动作描写,表现了父亲的临危不惧、处变不惊,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
8.“不要放走一个!”窗外想起粗暴的吼声。穿灰制服和长筒皮靴的宪兵,穿便衣的侦探,穿制服的黑警察,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他们每人拿着一把手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
分析:从“粗暴的吼声”“一拥而入”“挤满”“像一群魔鬼似的”中可以看出敌人的凶狠残暴,反衬出李大钊沉着、临危不惧的英雄形象。从“宪兵、侦探、警察”同时出动,可以看出敌人对李大钊的重视和恐惧,从而反衬出李大钊对敌人的极度蔑视。
9.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
分析:这句话与“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知道夜里还不见回来”相照应。
10.阎振三摇了摇头。他那披散的头发中间露出一张苍白的脸,显然是受过苦刑了。
分析:阎振三同志身受苦刑,可是仍摇头表示不认识李大钊,说明共产党人忠于组织,不出卖同志。
11.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的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
分析:对父亲进行神态描写,敌人的兴师动众和父亲的从容镇定形成对比。父亲的态度是惯有的严峻,敌人的态度是冷笑着,粗暴的吼声,两者形成对比。从“惯有”一词,体会到李大钊处变不惊,把生死置之度外的伟大精神。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