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人文写作的机遇与挑战:“诗人”微软小冰启示录

2023-04-30 来源:飞速影视
2017年5月19日,在举世瞩目的柯洁与 AlphaGo的世纪对战之前,全球流量规模最大的对话式人工智能(Conversation AI)“微软小冰”,出版了世界上(也可能是人类历史上)首部100%由人工智能创作的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一时之间赚足了人们的眼球。诗集中的若干片段,如“青蛙儿正在远远的浅水/她嫁了人间许多的颜色”,又如“树影压在秋天的报纸上/中间隔着一片梦幻的海洋”等,因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意象拼接而颇受好评。对此,有人忧心忡忡:人类在围棋领域已经完败,现在连最“人类”的人文写作这一阵地也要失守了吗?
这样的担忧并非完全没道理,AI 时代的到来确实为当下的人文写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小冰”出版诗集就是一个很好的个案,能为我们提供多元而丰富的启示。
漏洞百出的“AI诗人养成游戏”
“微软小冰”在成为一名“诗人”的道路上,着实下了一番功夫。
据这一产品的研发团队介绍,“小冰”是在学习了1920年以来的519位诗人的现代诗的基础上,通过深度神经网络等技术手段模拟人类的创作过程,花费100小时,训练10000次以后,才拥有了现代诗歌的创作能力;接着,“小冰”会在识别工作人员给定图片后,通过自由联想而进行创作;而这些创作出来的作品每周都会接受微软员工中的诗歌爱好者们的评分,随着学习时间的不断累积,这些评分稳步上升;最终,研发团队决定从“小冰”上万首诗作中选出139首结集出版。
“小冰”的这一“诗人养成游戏”乍看之下没啥毛病,然而细究起来,却有许多可商榷的地方:

AI时代人文写作的机遇与挑战:“诗人”微软小冰启示录


首先,缺少对语言“历时性”的清晰认知。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1857—1913)在其《普通语言学教程》(Cours de linguistique générale)中指出,“共时性”研究(Synchronic Study)就是研究语言在某个特定时期表现出的特点以及内在联系,“历时性”研究(Diachronic Study)就是研究语言在整个历史长河中的变化,与其它时代语言特点的异同。通俗点来说就是两句话,1)语言是不断变化的;2)语言在特定的时空里有效。“小冰”的研发团队训练“小冰”写诗的材料是“1920年以来“的现代诗歌,这没问题,中国现代白话新诗的开始就是以1920年胡适《尝试集》的出版为标志的。然而,“小冰”团队却没有意识到,从1920年以来的现代新诗的语言也是在不断变化着的: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