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人文写作的机遇与挑战:“诗人”微软小冰启示录(3)

2023-04-30 来源:飞速影视
最后,出版时的择诗行为使得“100%人工智能创作”名不副实。在“小冰”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的新书发布会上,宣传语大张旗鼓地写着“最好的时代——人类首部人工智能灵思诗集”、“人类史上首部100%由人工智能创作的诗集”等内容。然而,其团队接下来的对出版过程的叙述却与宣传内容自相矛盾。“小冰”创作了近万首的诗歌只选择了139首出版,这139首诗歌被编辑成了十个章节呈现出来,那么问题来了:这139首诗歌由谁、按照什么标准筛选出来?这些诗歌又是按照什么逻辑被分成了十个章节?稍有基本的文学常识的人都知道,诗集或文集的编选从来不只是编选,其实也是文本意义生成、确立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也属于“创作”的一部分。如明代高棅编选的《唐诗品汇》,最终确立了初、盛、中、晚唐的诗歌分期;再如,姚鼐编选《古文辞类纂》,实质上是在宣扬桐城派的散文创作主张,等等。
也就是说,“小冰”出版诗歌,选诗不是自己完成的,编辑也不是自己完成的,编选过程中时时、处处受制于编选者,最终呈现的版本体现的也是编选者的意图。由此观之,这部诗集宣传语中提及的“100%”恐怕是掺了不少水分的。这个时代是不是最好的时代,我们不知道,但是我们却知道,这样的“人工” “智能”一定不是我们期待的最好的“人工智能”。

AI时代人文写作的机遇与挑战:“诗人”微软小冰启示录


中国的新诗从一开始就是《尝试集》这样一个不怎么成功的尝试,发展到现在,其内部生态仍不容乐观:遍地写“分行且不通顺句子”、自称为“诗人”的人,与散养在各地的“仁波切”大军,可谓是当前中国文艺界难分伯仲的两大神秘群体。中国确实是一个诗的国度,可是社会关注诗歌的重点却总是跑偏:关注“天安门诗抄”的重点是“天安门”,关注“打工诗人”许立志的重点是“打工”,关注写出《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的余秀华的重点则是“脑瘫”,而重点却总也回不到关注文学本身。
结合上述事实,微软小冰出版诗集这件事,说白了、点破了,不过仍是 AI 时代下的旧故事:诗歌负责制造话题热度,重点是前边的定语“AI”。热爱诗歌的人们大可慨叹他们珍视的诗歌再次被胡乱涂抹一番,然后被逼着去站街卖笑、赚吆喝;而我们也能大致判定,人工智能写诗目前只能是一个“噱头”,更何况它还漏洞百出。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