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第六季了,《圆桌派》怎么没有瓶颈期?(2)

2023-04-30 来源:飞速影视
名人做节目屡见不鲜,讲故事、做访谈、攒局聊天,形式大众喜闻乐见。
从高晓松的《晓说》,周立波的《壹周立波秀》到《金星秀》,知识量与猛料相结合构成的奇观,一度让节目知名度和收视率/播放量齐飞。
但过了初期惊艳后,节目要么逐渐走进了瓶颈期然后停摆,要么在还没瓶劲期时,因其他因素而停播。
《圆桌派》能够扛周期,不得不提它走的这条细水长流的路。
做文化节目,文化是表,那个传输文化的IP形象,才是内核。
这就注定,文化节目和其他形式的综艺一样,名人效应避不开。
常见的操作,要么是文化名人自己下场用个人IP做节目,比如早年高晓松的《晓说》,《吴晓波频道》。
大众知名度和业内认可度会让这种节目开播即有声量,但强依赖个人知识储备的节目,常年去做,对于个人而言,其实是一个「掏空」的过程。
初期内容储备足,观众听之震撼。但观众期待形成并逐渐升高的时期,恰恰是创作者消耗的开始。

都第六季了,《圆桌派》怎么没有瓶颈期?


创作者储备与受众期待成反比,注定节目会越走越难。所以《晓说》口碑开始下滑,主讲人知识分子的身份开始被祛魅,哪怕后期做出形式更改,请嘉宾共聊,但过强的个人风格并不会因为形式变化而变化,反而会因形式变化释放被掏空的信号。
某一领域专家学者的强个人IP于节目而言,是双刃剑。他们更适合做分享者,做受访人。
做节目像打乒乓球,节目外内容要与观众有来有往,节目内创作者要话题活络,发球接球的来回过程,一样必不可少。
因此访谈类内容,是文化节目的另一重要场域,这类节目抓住的是人类对于某种真实的窥探欲,不论是辛辣点评还是深度挖掘人物故事,冒犯的倾向越明显,则受众的神经越敏感,节目的关注度就越高。
金星也好,易立竞也罢,把观众想要的「真实」撕开的方式,是流量密码不错,但尺度如何把握,在互联网时代,面对越来越难预测的舆论走势与网友越来越敏感的神经,能够评说的场域在减小。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