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文学丨戴志刚:与一条河流的和解(22)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漫长的等待,终于等来了我的春天。不知道是哪一天早上,我刚睁开眼睛,发现岸边突然挂起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的标语。不久,那些给我身体排放污水的工厂被关了,挖沙船开走了,打捞垃圾的船开来了,生活污水也不直接排进我的身体里了。人类开始在我的旁边植树铺草。啊!这一天终于来了!才几年时间,我的呼吸就畅快了,皮肤炎也好了,我的好伙伴鱼儿和鸟儿都回来了。
如今的我,两岸绿树成荫,繁花似锦,鸟儿在我头上飞翔,鱼儿和水草们在水里做着游戏,还有穿红马甲的人类志愿者经常来给我清理皮肤。我看着水中景色的倒影,连我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变这么漂亮的呢!我又恢复了往日的快乐,每天都唱着动听的歌儿,欢快地向东流去。
这是一篇五年级学生的作文,题目叫《道水河的诉说》,出自临澧城关第一完小一六〇一班的徐梓杰,这篇习作获得了二〇二一年“道水河湿地公园杯”征文赛一等奖,评委会给的评语是“诉说的是苦水,展示的是新颜。拟人手法,由此及彼,耳目一新。朝代变迁,娓娓道来。主题突出,正能十足。创意是加分项。
孩子的眼睛是最清澈的,他们看到的都是这个世界上最直观的呈现。大自然的美丽,不只是一种视觉的美感,还是一种身心的愉悦和陶冶。孩子们能写出这样一篇习作,当然是出于最朴实的情感。可有谁知道,一篇孩子短短数百字习作的背后,曾经是一场怎样艰辛的创新与守旧、希望与现实、民间与官方、美丽与丑陋的战争?
“年年四月菜花黄,黄花鱼儿朝宋王。花开鱼儿来,花谢鱼儿去。只知朝宋王,谁知朝宋玉。”这是一首中国已知最早的渔歌,大约是在南北六朝年间传唱在道水河流域。道水像一个绅士,不紧不慢溜达九十公里后,在临澧县望城街道的看花村处,流向从自西向东转为自南向北,并在大拐弯处纳峪溪河与沙溪河,形成三河交汇景观。这里常年水量充沛,水草鲜美,河中洲岛散布,连绵的河滩上,几只老牛在一群白鹤的簇拥下悠闲地吃草。道水河此处两岸有将军山、担粮山、驰马山、看花山等,名字一听就长满了传说和故事,山影倒映在河水中,把水变成了靛蓝色,伫立岸边,看一河靛蓝的河水向北蜿蜒而去,宛若一条神龙拖着灵活的尾巴左右摆动,这就是明清时代著名安福外八景之一的“道水拖蓝”。每年春天油菜花开时,道水流域特有的一种书名叫“黄花鱼”、俗名叫“黄板鲷”的鱼类,就会洄游至此产卵,繁衍生息。
因为这里离“赋祖”宋玉的陵墓不过百米,当时在此驾舟捕鱼的渔民,就根据这个场景创作并传唱了这首最早的渔歌。你能想象,千百年来,道水河两岸的人民在这里生养休憩,忙时农桑,闲时打鱼,那种岸芷汀兰渔歌互答的场景,是一幅怎样和谐而愉悦的画面啊!可是,历史的发展,有那么一段时间,工业文明的发展造成了河流的污染和水道的断裂,那些心性高洁的黄花鱼啊,再也难以找到它们千万年来带着乡愁的家。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