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林索尔的最后夏天》|悲观主义与表现主义共同吹响的中国牧笛(2)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克林索尔的最后夏天》|悲观主义与表现主义共同吹响的中国牧笛


《夏天》中充满了绝望的悲观主义,尽情挥洒的表现主义,而在死亡与新生的辩证关系上,小说与中国的老庄哲学有着一定的共鸣或继承;这也是黑塞唯一的一篇在其中引入了中国古诗的小说,尤其是中国的"诗仙"与"诗圣"在小说中联袂出现,并借喻着主人公性格的双重性。在《夏天》中,黑塞将东方文化对他的影响首次明显地落实在“中国”这个文明古国上。从此,中国文化在黑塞作品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最终在《玻璃球游戏》中明确表达了对中国文化的推崇,以及老庄哲学对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巨大影响。
本文将从悲观主义、表现主义以及中国文化影响三个角度,对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夏天进行解读,走近那个不一样的黑塞。
01.扑面而来的悲观主义,源自心灵、家庭和整个社会的崩溃
黑塞1938年在《夏天》的后记中写道:
"《克林索尔的最后夏天》诞生于那个对我、对世界来说都非比寻常、独一无二的夏天。那是1919年,四年的战争终束了,世界似乎被轰成了碎片。成千上万的士兵、战俘和民众,从多年僵化统一的顺服中,回归既向往又恐惧的自由。那场战争及大独裁者已死亡、被埋葬;变了的、穷了的世界,空空等待着我们这些被释放的奴隶。人人都热切渴盼这个世界和它当中的自由运动,但人人也恐惧释放和自由,恐惧变得陌生的私人领域,恐惧每一种自由所意味的责任,恐惧经长久压抑、几乎变得敌对的激情,恐惧自己心中的可能与梦想。"
四十二岁的黑塞,故乡沉沦,儿子重病,妻子米亚罹患精神疾病住进医院,家庭也破碎了。同样精神崩溃的黑塞,接受了数年的心理治疗,他从战争的废墟,回到生活的废墟,在人生与时代的大黑暗中辗转流离,忍受噬心的抑郁和负疚。曾经珍视并引以为傲的一切,已永不复返地逝去。他凝视着深渊,深渊也凝视着他。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