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信拾遗:夏鼐先生的伦敦往事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按:本文作者系夏鼐著《埃及古珠考》中文版译者、伦敦大学学院考古系博士。
对《埃及古珠考》的翻译不仅仅是翻译一件事,伴随这一工程的还有对夏鼐论文的补遗、注释和版本考释。为何会有版本考释这个工作呢?这是因为当时国内有数个版本的夏鼐日记原稿,而这些版本到底来自何处,互为何种关系,并不明朗。鉴于当时我在伦敦大学学院读博,去皮特里博物馆和伦敦大学学院图书馆借调夏鼐论文的保存本甚为便利,于是另一位译者刘子信便委托我办理。记得是2017年10月16日的上午,那天有自北非的沙尘随暴风飘到伦敦,天空泛着少有的金黄。我来到皮特里博物馆,在陶器馆(pottery gallery)的中王国区坐下。面前是博物馆里保存的夏鼐日记副本,装订为两册,裹在边角破碎的墨蓝色纸夹里。里面的论文蓝色封皮,上烫金字,略显陈旧。然而这次版本考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夏鼐论文谙黄的纸张,褪色的打字机油墨,而是两册中夹着的一页页剪报和书信。

旧信拾遗:夏鼐先生的伦敦往事


博物馆(Petrie Museum of Egyptian Archaeology UCL) 的夏鼐论文一册。田天 2017年摄于皮特里埃及考古博物馆

旧信拾遗:夏鼐先生的伦敦往事


翻开第一册的封面,就能看到封面背面粘着一份剪报的复印件,是夏鼐先生的英文讣告,左上角写着Ex UCL student(前UCL学生)。翻开扉页,又见一篇讣告复印件,发表于American Anthropologists1986年第88期。连见两张讣告,我心中先是一沉,继而又有些感动。何以感动?试想夏鼐先生于英伦求学,是上世纪30年代的旧事。历经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冷战,到80年代已经物是人非。皮特里夫妻去世了,他的导师格兰维尔也退出了埃及学界。和夏鼐共事过的人也分散各地。就连夏鼐当年在伦敦居住的小房也已经被廉租房替代。然而就在皮特里博物馆这个方寸之地,有人还在默默地关注着这位伦敦大学学院曾经的学生,在他逝去的那年,翻开他的论文,将他的讣告附在扉页。于是乎,这两册论文也成了夏鼐先生的纪念碑了。再翻到第一册的封底,竟还藏着几页纸。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