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信拾遗:夏鼐先生的伦敦往事(3)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夏鼐夏鼐先生的为人处世恐怕是风趣幽默,给外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离开伦敦时,Peggy和她的兄长Bill有颇多不舍。“今年小个头的中国人不会来上课了,我觉得有些遗憾。Bill被他吸引住了,前几天还和他共进午餐。经过长期的联系,Bill可以比我还明白他的绕口令了。”读到这里,一个用中文绕口令娱乐宾客,温文尔雅的夏鼐先生跃然纸上。夏鼐先生的“矮个头”似乎给Peggy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在信的左上角调皮地标着:附,我兄长Bill是6英尺3英寸高(约1.9米)。那这样看来,别说是夏鼐先生,就是我这样的北方人,也算是“小个头的中国人”吧!别看夏鼐先生的个头小,但是在危难降临时,确是保护埃及珍宝的得力干将。Peggy信中说“那个小个子中国人像奴隶一样,用棉花和箱子打包着文物,直到晚上11点钟”。又说“记得在第二次疏散时…
…他抱着一个早期的陶罐,几乎和他一边高。他抱着它步履蹒跚地走到地下室”。读到这里,除了感叹夏鼐先生的敬业,也不由觉得自己和夏鼐先生又走近了一步。以我对埃及早期陶器的了解,如此巨大的陶罐,在皮特里博物馆不过几件,几乎来自我博士论文考察的塔罕(Tarkhan)遗址。其中最大的高1米有余,宽度则在70厘米。在那么紧急的时刻,让文雅的夏鼐先生抱着这样巨大且脆弱的陶器,真是难为他了!以后,每次我看到这些大号的陶罐,就都会想到夏鼐先生。

旧信拾遗:夏鼐先生的伦敦往事


https://uclinformationstudies100.org/timeline/

旧信拾遗:夏鼐先生的伦敦往事


皮特里埃及考古博物馆中来自塔罕遗址的大陶罐。这些大陶罐的年代可以追溯到涅伽达IIIC2时期(约公元前3000年)。柜子深处最高的陶罐被皮特里称为76b型,最高可以达到1.2米。展柜外作者的毕业论文(A4)显得十分矮小。田天2019年摄于皮特里埃及考古博物馆那天我匆匆地记录了这些信件的内容,一并汇报给了刘子信。之后时光飞逝,就到了2021年的2月。那时《埃及古珠考》已经面世,我则受到皮特里博物馆的邀请,为“皮特里博物馆之友”做名为Across Miles and Millenia: Chinese studies of ancient Egypt(跨越万里千年:中国古埃及研究)的讲座。其中提到了夏鼐先生的往事。令我惊讶的是,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Rosalind Janssen,戴着黑框大眼镜,透过屏幕对我说,我见过夏鼐!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