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有嘻哈》|一场街头青年对社会牢笼发起的冲击(3)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gully boy”本意为街头男孩,是马拉德的第二个身份,当他第一次在当地的说唱圈内发声后便开始小有名气,此时的他急需一个代号,“gully boy”是对他源于生活的创作风格最好的概括,因此马拉德选择了这个名字。自此,他开始有了第二个身份,父母面前他是挑起家庭重担的马拉德,但当夜幕降临,他就换上街头服装,变成为底层人民呐喊的“gully boy”。身份的频繁切换总避免不了出现瑕疵,当两种身份发生冲突时,马拉德舍弃了他的家庭身份,因为那个家带给他的除了悲惨的童年生活之外没有任何美好的回忆,带着母亲和弟弟离家出走,选择了由梦想支撑的社会身份“gully boy”。
但在他成功成为印度说唱界的新星后,马拉德面对的依旧是阶级之间的隔阂,只不过这次他站在了更高的阶级,面对这样的境地,他没有选择疏远之前的生活,而是回到贫民窟,回到他来的地方,坚持为人民发声,还偷偷塞钱给之前对自己十分刻薄的外婆。只可惜以他自己的力量根本不可能撼动固有的阶级观念,因此他只能选择以一种褪去贫民窟街头男孩的身份继续生活在两个阶级的夹缝中。这样看来,马拉德是可悲的,无力的,但同时他追寻梦想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
2、好与坏之间的滑翔—莫因
在影片中第一个出现的人物并不是主人公马拉德,而是他的好友莫因。第一场戏是莫因带着马拉德和另外一个好友去偷车,相比于马拉德身上的一股学生气,莫因在影片中更像是他的大哥。莫因在传统观念上是个十足的混蛋,他盗窃、利用孩子贩毒、还有暴力倾向。但在邪恶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个有血有肉的真汉子形象。盗窃后他会分钱给自己的好友,利用孩子们贩毒只是为了降低风险,虽然看起来没有人性,但那些孩子对于他来说并不是用完即抛的一次性用品——他收养了那群流浪的孩子,为他们提供吃住。这样看来,莫因不过是带着这群孩子在社会的夹缝中求生存罢了。在他每一次犯罪的背后是否有着说不清的隐情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却能够真切的看到,在马拉德离家出走没有生活来源的时候,是莫因接收了他并带着他一起“工作”赚钱。当流浪的儿童因为没有吃的而奄奄一息的时候,是莫因收养了他们。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