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智库|新时代文旅全面深度融合的重要驱动力(3)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在传统社会里,哲学关注的是对物质世界的本原性、世界本质的拷问。现代哲学则从人对世界、对象的关注转向对人的存在意义的扣问。对人的存在的关注也就导致了文化领域,包括艺术、审美范式的转型,对当下文化生活的直面,以及对“日常生活”的观照。在日益拥堵的都市生存空间中,知识和现代科技在为人们提供更加便捷的生活同时,人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生命质量不断下降,历史与当下的冲突与断裂加剧,地方文化边界与全球化的文化冲突增强。速度、时间、空间的现代演变深刻影响着当下人类的生存发展。
“科学的世界(系统化的理论)和包含在它自身中具有科学的真理性的东西,正如一切以某种目标为划分范围的世界一样,本身属于生活世界。这正如人、人的群体、人的目标及其相应的创造物都属于生活世界一样。”[1]
当现代哲学转向人的存在意义,建构了“日常生活”的合法化的理论体系,捍卫了“日常生活”的地位,赋予了“日常生活”的意义和价值。“日常生活”成为当代人生存价值和意义对场域和创作生活意义的驱动力。“所有理想化及其意义基础都起源于生活世界,生活世界使得理想化得以可能并且引发了这些理想化。”[2]
为此,胡塞尔提出了“向生活世界还原”的观点,奥地利学者阿尔弗雷德·许茨在胡塞尔的基础上,发展出“向生活还原的理论”,提出了“日常生活世界”的概念,认为日常生活世界是一个基础性的意义世界,其基础性意义的规定是文化的、符号的、意义关联的,是“一个文化世界,因为从一开始生活世界对我们就是一个指示符号的世界,即一个我们必须去解释的意义结构,一个我们只能用我们在这个生活世界中的行动加以组织的意义关联的结构”。[3]
当把“日常生活”看作是一个文化世界的时候,生活在其中的人们的关系也被带入文化世界,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地方性生活中,互相品味对方的生活意义。“我们作为他人中的一员生活于其中,通过共同的影响和工作同他们联系在一起,理解他人,并是他能所理解的对象。”[4]
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更多看到的是人的生存困境。人的生存困境与日常生活彼此对应,此在即日常生活,也就是人的生存方式。人被“抛入”日常生活之中,“日常生活”成为人的存在最接近的方式。海德格尔看到现代性生存困境和焦虑,也由此反思人的生存价值,努力寻求在生存困境之中,在技术面前如何获得自主的力量。为祛除现代性带来的人与“精神家园”的隔膜,在直面“日常生活”的基础上,发现日常生活的存在意义,提出了在大地上、日常生活中“诗意栖居”的哲学命题。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