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认同”为何不是非黑即白的?(4)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马什皮印第安人的身份认同难题:文化身份不是非黑即白的
没有什么案例能比马什皮(Mashpee)印第安人更能证明现代身份认同的混乱状态了。马什皮是马萨诸塞州科德角(Cape Cod)的一个小镇。1976年,马什皮瓦帕侬(Mashpee Wampanoag)部落理事会代表约300名成员,向联邦区法院提出申请,要求获得对约四分之三乡镇土地的权利。他们的这一举措是当时美国境内一个更大范围运动的一部分,即美洲原住民要求土地和主权的运动,特别是在东北部地区。事实上,此事是这一波浪潮的开始。从巴西到印度再到澳大利亚,世界各地的原住民群体都纷纷宣称对土地拥有权利和主权。
到1980 年代初期,“文化权利”的概念开始出现,并与人权共同成为一个具有强大道德力量的重要问题。而这些权利主张的力度往往取决于将他们召集在一起的身份政治的力量。
其中许多努力都取得了成功。澳大利亚在1976年和1981年制定了几个重要的土地权利法案。在巴西,1988年宪法正式承认了原住民的权利(这并不是说它导致了即刻的转变)。
在危地马拉,里格贝塔·曼珠·蒂姆(Rigoberta Menchú Tum)于1983年出版了自传《我,里格贝塔·曼珠》(I, Rigoberta Menchu)并引起人们对玛雅人困境的关注,可以说他成了第一个“全球原住民”。然而就马什皮人而言,有一个初步问题需要回答:首先,他们能否被合理地识别为一个原住民群体?他们有自己的文化身份吗?
马什皮自1869年建立以来就被认为是一个“印第安城镇”。而且自清教徒时代起,马什皮就与一个曾被叫作南海印第安人(South Sea Indians)的团体有联系。这种承认是非正式的,但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印第安人家庭一直主导着乡镇政治,这使得他们能够享有某种主权和自治。
然而,在1960年代,随着科德角成为一个越来越受欢迎的旅游和养老目的地,该镇的人口平衡发生了变化,印第安人失去了对政治的控制,也失去了人口上的多数地位。直到20世纪60年代,印第安人与白人的比例一直是3 : 1。而到那个十年结束时,这个比例几乎变成了1 : 4——情况完全逆转了。虽然印第安人最初对旅游业带来的新税收和商业收入表示欢迎,但后来关于过度开发的怨气就变得越来越多,特别是他们还因此失去了过去狩猎和打鱼的土地。部落理事会于1972年成立,并与1974年向印第安事务局提出认证请求。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