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和第四范式戴文渊聊了聊他们的大模型|智识(4)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一定会诞生一批巨头公司
投中网:所以国内大模型的发展和竞争生态会演变成什么?
戴文渊:我只能说先入局者确实会有飞轮效应。仍以软件为例,当软件的飞轮转动起来,你在局部就已经建立了非常强的优势,甚至都不需要将其迭代到一定的水准,都一定会比传统的软件形式更强。
投中网:所以某种程度上,有人说,现在很多人都已经在同一起跑线上了,你并不赞同这样的观点?
戴文渊:我很难称这个为同一起跑线,虽然大家都在大模型领域竞争,但这正如当年互联网时代众多巨头初具规模,而互联网的机会依然宽广一样。举个例子,前段时间朋友闲聊,他就准备用生成式AI做一家猎头公司,我觉得这样反而可能会成为一家猎头业的大公司。
很多行业在这一波里面可能都会有很多新的机会。
投中网:那么,在整体国内大模型的对比坐标系里面,你怎么看待自身的位置?
戴文渊:其实我们并不需要完整地对标OpenAI,也并不需要OpenAI能做什么自己就一定要做什么,比如第四范式的大模型背后也有画画的能力,但在画画能力上超越OpenAI并不是我们想关注的。
我们更想着重发展自己思考下所需要的能力。比如我把自己的大模型定位在新型开发平台,能重构企业软件,就需要着重加强知识库和思维链的能力。
我们一直在做AI相关的事情,一个软件里面做决策的类别就是我们做的,但除了决策之外的部分,所以我们经常会想到另外的部分是否可以用AI把周期缩短,而等GPT来了之后,我们找到了这个确定的答案。
所以此时此刻,非要说我们和其他大模型公司的区别,那就是在当前并不清晰的大模型浪潮中,我们不去参与一场全面的竞争,而是专注于这其中一场比赛。
投中网:那很多人说制约大模型最难的是基础设施,数据、算力、人才等,这些你怎么看?
戴文渊:最重要的因素按照顺序排列,分别是数据、算力、人才。
大模型的数据分两个层面,一个是通用大模型的数据,一个是一些细分领域的数据。前者没有特别大的壁垒,但门槛也不低,因为并不是随便一个团队都能把这些收集到一起,也不是收集完之后就完全可以用了;后者更大程度上需要特定的“领域”的概念,因为这部分的数据就是这个领域的壁垒所在。
当下真正商业有用的思维链(多步推理)能力,并不是考验大象放冰箱分几步,这只是智力水平的考验,而是基于这样能力的思维链基础,在学习大量企业软件的数据和“攻略”后,能形成中间的逻辑推理步骤,从而做到AI拆分、执行复杂的工作。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