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党学党史!数万青年为何冒着风险奔赴延安?(5)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诗中写道“大伙儿来吧,自己的事,我们自己管。找不到赌场。百事乐业,耕者有田。八小时工作,有各种保险。”“街衢清洁,植满槐桑;没有乞丐,也没有卖笑的女郎”“四方八面来了学生几千,活泼,聪明”“七月的延安太好了,青春的心燃烧着。”数万青年奔赴延安的因素还有很多,如中国共产党的召唤、知识分子政策的调整,国民党抗战的失败,平型关大捷的鼓舞等。
中国共产党的崇高追求与广大青年的自我实现发生了强烈共鸣与无限契合
数万青年奔赴延安,除少部分进入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学习理论、文化艺术外,大多数进入主要以培养军事干部为目标的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抗大前后共办了8期,其中,1938年开办的第四期、第五期,包含赴延安的知识青年分别有4655人、1.33万人,达到近2万人。1938年8月5日,毛泽东对抗大第四期毕业学员发表讲话,明确提出学员毕业后的三种出路:当学生、当教员、当指挥员。特别针对第三条出路,毛泽东强调指出:“现在是抗战,‘游击战争’四个字,是制敌的一个锦囊妙计,要下决心到敌人后方去进行游击战争,你们大多数人要到前线当军事指挥员或政治指挥官。”具体有多少抗大学员奔赴前线做了军事指挥员与政治指挥官,目前还没有看到数字,但这批文武兼备的青年知识分子投笔从戎,下沉部队基层,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的中坚分子,对实现抗战胜利发挥了巨大贡献。
数万青年到达延安后,经过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等学校的短期训练,分别充实到各个岗位,成为中国共产党抗战及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重要力量。数万青年奔赴延安,逐渐融入以工农为革命主体的新环境之中,初步实现了知识分子与工农大众的结合,提升了延安干部的知识层次,丰富了延安干部的构成,形成了延安知识分子群体,他们高举爱国主义旗帜,成为中国革命的先锋队,对边区的政治、社会、经济特别是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对新中国的建立,均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