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文学科走向萧条,是时候重估“无用之用”了(12)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当人文学科走向萧条,是时候重估“无用之用”了


电影《安妮·霍尔》(Annie Hall 1977)剧照。
与捍卫内在价值一脉相承的立场是:人文学科是无用的,而且应当捍卫这种无用。对有些人而言,人文学科自身就立基于对工具性的批判,它们形成制度性的场所,来批判实用性、功能主义,而对工具性的批判性更是普遍。譬如西奥多·阿多诺就此谈到诗歌:“当抒情诗与社会不谐,当它独来独往时,它揭示了其自身是深深植根于社会的。”对阿多诺而言,独来独往乃是拒绝社会交流的构架,而这种构架是对社会的认可,因此,在拒绝交流时,抒情诗表现出其最具“批判性”的潜质。对卡夫卡而言,交流的丧失至少是双重的:它的丧失使人哀悼,同时,它使人遗忘生活与死亡问题的能力令人恐惧,听来如同道德警钟。
另一种看法是,我们必须提升学生的技能,因为分析表明,这十分有益于经济生活,或者更具体地说,对于公共生活或公民身份不可或缺。如果我们生产或灌输技能,那么我们可以显示技能是如何得以使用和实施的,这使我们依附于实用性。人文科学强有力的捍卫者采取了此立场的某种版本。例如,杰弗里·哈芬(Geoffrey Harpham)写道:“我们不能止于强调‘为知识而知识’,也不能坚称服从功利性的判断就是在玷辱博雅教育。”这似乎意味着我们必须使我们的工作适用于工具性的当代衡量指标,或者我们必须寻找某种途径,使我们的工作与这些特定的价值指标可以相互通约。无论如何,我们不能再继续将我们的职业视作一种纯粹的天职。

当人文学科走向萧条,是时候重估“无用之用”了


重估
我同意,内在价值或无用是不够的(尽管我承认,这两者都颇能打动我的心弦)。然而,我们不得不问:如果人文学科要给公共生活制造新意,是否意味着我们必须说它们是有益于社会福祉的工具?工具性是否就是我们谈论它有所影响的唯一方式?实际上,我们面对着新的衡量系统和评价标准,其中有一些却令某些一辈子投身人文学科的人迷失了方向。有趣的是,依照这些新的指标,并不是所有“产生影响”的途径都能产生可计量的影响力。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