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家园”从现实的家园回到内心的故乡(3)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对于作家而言,这似乎是一个无比正确的答案。它将家园的精神奥义无限提纯,浓缩到了一个几乎不会改变的世界里。
家园,一个想象的语词
或许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家园已经具有了想象的质地。描绘创造了中州世界里的袋底洞的插画家约翰·豪认为,家园是一片故事被讲述的土地,也是一片想象的土地,那里孕育出故事,孕育出图像。
我们总是用书写和想象的方式对家乡进行“翻译”,或者说重构。通过想象,地图上的原点被展开为一个可以抵达的事物,一个崭新的家园。
在单纯的想象力领域里,回忆中的冬日与风暴甚至增加了家园的魅力。它建设在充满雾气的想象中,包含着种种非现实的色彩,在现实与非现实的交界处震荡。
在刘亮程的眼中,一个人的家乡是他自己不断创造出来的。家乡的那个原点在我们出生的那一瞬间把这个世界的阳光雨露,把这个世界的风声、太阳、月亮和水,把我们从祖先接续过来的那一秒呼吸全部给了我们,当它给了我们这些的时候,家乡已经一无所有,所以我们只能在自己的成长当中不断地建构家乡。
刘亮程认为,中国人不像西方人,在上面构筑了一个天堂,我们是在子孙万代的厚土中构筑了一个家园,地下有厚实的一个祖先存在,而在地上又有蓬勃的千秋万代的子孙。所以每个中国人其实都是这样的生活,他的家园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他所理解的家乡就是我们地上的生活家园,而故乡则沉入地下,变成了我们的骨脉。
另一方面,当一个人开始阅读文学的时候,他已经开始在内心塑造他的家乡,这个家乡不断变大,不断变得广远,但是又不断地在缩小。到最后,家乡缩小到那个我们出生的原点上,缩小到我们内心中那个叫做灵魂的地方,这就是一个人从现实的家乡出发最后回到内心的故乡的过程。无论是《一个人的村庄》还是《捎话》,刘亮程所塑造的,都是一个文字里的故乡。
家园作为悖论
但家园也是一个悖论。只有当我们客居他乡时,才能更深切体会家园的存在力量。在约翰·豪的心中,家园是我们心向往之却永远无法抵达的地方,它具有“灵魂深处的渴望、精神存在身体却不在的神圣以及时空角度的偏差”。
另一个有意思的悖论由金雯提出。她提到了引力的概念,它使我们感到踏实但也同时束缚了我们,给了我们不可见的压力。家园和引力相似,它是我们安全的归属,也可能是我们步履不前的阻力。永远似乎双脚着地、但永远无法停下的“坠落”意象生动诠释了家园的定义。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