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艺|大青衣四十年(4)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为了演好这出戏,剧团演职人员,几乎一天12小时不间断练习。程永奇老师专门为杨凤荣创作了属于她嗓子的唱腔,每天不间断地排练、演唱。
“程老师相当严格。”即便是现在,杨凤荣也对当时的传承训练过程刻骨铭心。“只要唱得不对味儿,程老师便不肯罢休,有时一句词能唱30遍40遍。直到唱得对味儿了,他才让停歇。大夏天常常练得汗湿几身衣服。”
知不足,勤来补。一字字揣摩,一句句校准,在哭过、累过、拼命练过之后,杨凤荣“皇后”的功夫一点点长起来了。
“在第一站吉祥大剧院演出时,我心里还直打鼓,不知道北京的观众喜不喜欢赞皇丝弦。没想到一上台,连过道儿里都挤满了人。”看着座无虚席、掌声雷动,杨凤荣唱得更带劲儿了,连演出时花盆鞋底快掉了也没注意。“我上台时总觉得鞋有点儿松,当时唱得起劲儿,也没注意,等我唱完一段下来一看鞋底都快掉了,剧团后勤赶紧去剧院附近又买了一双,现在想想也很后怕,幸亏舞台上没出错误。”
《闹书院》在京城演出了6场,场场爆满,真是“山乡姣姣动京华”。杨凤荣也凭借“皇后”一角,获得第三届河北省戏剧节演员二等奖。
“今天到我这个年龄了,虽然练功减少了,但还能登台,我觉得就是当年基本功练得扎实。”从前学戏、演戏的生涯在杨凤荣的回忆里并不显得苦涩,那些站在舞台上的时刻,在她心中熠熠发光。

守艺|大青衣四十年


流淌乡野的欢乐
20世纪80年代,在秋后到开春的农闲时节,过年和唱戏给农村带来活力和色彩,“那时候,戏台是每个村庄最重要的场所之一,看戏是村民为数不多的娱乐项目之一。正月里只要在一个村里唱戏,附近村的人都来看,人山人海。”杨凤荣回忆,年轻时送戏下乡,常常有一日三开箱、一天演三场的情况,“一天都没浪费过”。
“夏天演,冬天也演。各村的小广场、敬老院,我们都去过,有时候要到30多里外的山区去演。”1983年,正值全面恢复传统戏的时代,大量场次的演出,让杨凤荣不得不扔下刚刚半岁的女儿,随剧团去各地演出。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