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艺|大青衣四十年(5)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杨凤荣的丈夫岳书义当时也是剧团的演员,主攻武生。既要维持生活又要照顾孩子,面对家庭现状和自己挚爱的戏曲事业,杨凤荣没法儿做出两全其美的选择。“两个人必须有一个人离开剧团”,妻子对舞台的热爱,岳书义看在眼里。他毅然决定退出舞台,让妻子留在剧团,继续着她的戏曲梦。
对女儿有愧疚有不舍,但丈夫的支持给了杨凤荣莫大的鼓舞。只要登上戏台,她就像一个永不停歇的陀螺,不觉得累。
“去沧州演出的时候,由于地域不同,当地人听不懂赞皇丝弦,我们一开口,台下就笑声一片。”赞皇丝弦唱腔尾腔翻高的特点让初听赞皇丝弦的人觉得有些好笑。“刚唱的时候,都没人给烧水。但我们唱完《五女兴唐传》第一本之后,村支书就主动去烧水了,台下的乡亲们都拍手叫好。”杨凤荣至今还记得那充满戏剧性的一幕。
从哈哈大笑到拍手叫好,赞皇丝弦剧团唱出了赞皇,唱出了石家庄。
“赞皇剧团的人能吃苦,打地铺、睡舞台,忙的时候一天就一顿饭。有时一天赶几个台口,一个个脸晒得像树皮似的。”杨凤荣说,乡亲们都亲切地称他们为“山榆”剧团。赞皇丝弦就像太行山上的一棵“山榆”,扎根在人民的这片沃土上。
如今,赞皇丝弦剧团每年都会送戏下乡演出300余场。但今年受疫情影响,演出停滞了。“本来现在我们应该在乡村给乡亲们演出的。”杨凤荣眼里流露出对戏曲舞台的渴望。
把爱唱进戏里
现在还有人在戏台旁看戏、听戏吗?
近年来,新颖刺激的娱乐方式分流观众的同时,对戏曲艺术发展也带来极大的冲击。随着手机视频、网络视频等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似乎不需要再去露天看戏了,往日喧闹的戏台在岁月的消磨中残破直至被拆除。
“要是没地方唱戏了,我这心里空落落的,不得劲儿。”尽管现在有了风吹不着、雨淋不着的剧场,舞台布置也好,灯光也绚烂,但杨凤荣至今仍对那高高的戏台念念不忘,“村里的戏台虽然简陋,但站在上面却给人一种使命感和荣誉感。”只要看到台下观众开心地笑了,她的心里笑得更开心,唱得做得就更来劲了。
“等我们这茬人唱不动了,还有人唱戏听戏吗?”唱了40多年丝弦的杨凤荣心里一直不踏实。“缺年轻戏曲演员,缺观众,戏曲艺术发展遇到很大困难。”杨凤荣说,“目前,戏曲爱好者大多是中老年人,缺少年轻人的关注和喜欢。整个丝弦剧团,30岁以下的就三四个人。”
为了吸引年轻观众,赞皇丝弦剧团也陆续创排了《夺印》《海港》《杜鹃山》《迎春花》《红灯记》《沙家浜》《红嫂》《七品村官》等现代戏。“光一味地唱老戏不行,得有新剧本,多排些年轻人爱看的戏,多让年轻人演。”杨凤荣感慨道。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