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工厂丨中美工人的性格差异,源于两种不同的“工厂政治”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美国工厂》也许是一部令人啼笑皆非的纪录片。尽管两位导演的立场是含蓄的,且影片涉及不少美国工人生活艰难的段落,但在它平实的拍摄风格和技巧下面,仍然透露着一种难以掩饰的喜剧感。这种喜剧感首先来源于劳资双方的会错意。一方面,中国资方赴美开厂,试图输出先进经验来“拯救”美国失业工人,扭转美国人对中国人的印象。另一方面,则是美国工人态度从感谢到不满的转变,他们为捍卫本土化的劳动待遇而展开组建工会的斗争。尽管这种斗争非常温和甚至有些薄弱,以至于他们完全失败了。

美国工厂丨中美工人的性格差异,源于两种不同的“工厂政治”


《美国工厂》截图
我们该如何来理解这种冲突?《美国工厂》在某种程度上把冲突呈现为两种文化之间的冲突,如纪录片中的培训老师对中国员工所强调那样——中国人勤劳团结,美国人自由懒散。影像甚至有时沉溺于对post-socialism美学奇观的展示中去而无法自拔:美国主管来到福耀集团中国总部福清观看到的年会上浓缩的集体主义美学;曹德旺的中国公司中镜头对准了他摆放着的个人塑像以及不同尺幅的画像——画像表现手法似乎延续了革命浪漫主义的艺术准则,在写实的基础上进行夸张,将他塑造成一个英雄人物。“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工厂标语则直接来源于上世纪三十年代陕北革命根据地的“抗大”校训,“抗大”曾被认为是红军的黄埔军校。这些带有选择性的呈现似乎容易使一些观众认为,冲突的根源仍在于两种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对抗。
事实上,一味的文化冲突论或者意识形态对抗框架遮蔽了它们背后所共有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这是两种不同的资本主义工厂政治之间的冲突,它们各自的形成都遵循着一定的历史过程。两国工人的“性格”实际上是由不同工厂政治下的意识形态所塑造出来的。
中国工厂的工人们接受准军事化的管理,对领导绝对服从。为了达到管理层要求的速度,可以违反各种劳动标准,尽管这样做可能引起安全隐患。几位到总部来学习的美国管理层目睹了中国工人不戴防割手套分拣碎玻璃,十分惊诧。而两位女工告诉他们,她们每年基本只有过年时回家一趟,一天工作12个小时。一位中国主管在美国福耀的会议上说:“我不在乎美国人怎么想,谁他妈的要上哪儿告我随便他,但是周六全都得滚进来上班……”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