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度下学年高一年级阶段性检测(四)语文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2021~2022年度下学年高一年级阶段性检测(四)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七、八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即人学,这是我们长期服膺的观念。但一味强调人学,会使我们陷于重人轻物的境地。汉语中“人物”一词是个天才的发明,它表明人不能没有物的帮衬。实际上作家在写人时必定会写到物,甚至会通过写物来写人。因为物在某种意义上延伸了人的自我,写物常常能达到更好的写人效果。一个显而易见的理由是,人的外形大同小异,要想突出某人的识别特征,最简便的方法莫过于介绍其身边之物。贾宝玉的通灵宝玉、关羽的青龙偃月刀给读者留下的印象无比强烈,物在这种情况下已经与人紧密贴合、黏合甚至是融合,成了人物形象的有机组成部分。
然而迄今为止对物的研究远远不足,这导致我们读不懂许多与物相关的叙事。一些与人关系密切之物,如服饰、饮食和住宅等,往往携带着多种复杂巧妙的意义。在此意义上,如果承认文学即“人学”,那么说文学是“物学”也没毛病。所谓文学批评中的“物转向”,就是将聚光灯对准原先处于陪衬地位的物,使其和人一道成为文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物只有作为与人有关,尤其是与需求、欲望等有关的隐喻与象征,才会在叙事中获得特别的意义,成为耐人寻味的符号。
文学是一种精神生产,为了尽可能让读者产生类似于真实生活中的“具身体验”,作者免不了要写到一个个具体的物,而物的一个特点是似乎可以按原样复制出来。土耳其小说家帕慕克不但有小说名为《纯真博物馆》,他还在伊斯坦布尔建了一座与作品同名的博物馆,馆内陈设女主人公的裙装、首饰,大量零碎物件。
帕慕克的所作所为,是文学既是“人学”也是“物学”的一个极好证明,作者当然会对自己创造的人物怀有深厚的感情,同样的深情也会倾注于作品中的物——那些在创作期间萦回于脑海的东西,在作品完成后仍然念滋在滋挥之不去,因此他们会有将其实体化的冲动。之所以纯真博物馆等建筑产生,也是因为相关作品中的物叙事太过成功,怀想不已的人们因此要让它们从“心内”来到“心外”,以达到在现实世界中与其亲密接触的目的。
纯真博物馆的存在彰显出精神生产在很多情况下是物质生产的前提。济慈用“真”来形容想象之美,说明他看到了虚构事物有朝一日可能变为现实。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希尔顿在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中描绘过的香格里拉,最初给人的印象都是虚无嫌缈、无迹可寻的,如今却被人们以各种方式复制到现实生活之中,以其为名的观光地和酒店不胜枚举,由此可以看到物叙事具有超出文学之外的重要意义。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