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世界文学的阅读指南,比较文学的重新阐释(3)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他指控康拉德所表现的不过是——
纯粹作为背景板的非洲,在其中,非洲人作为人的元素被完全取消了。非洲成了一个形而上的战场,其中毫无任何可辨认的人性可言;欧洲人在其中游荡,后果自负。把非洲降格为一个布景,用来衬托一个卑微的欧洲大脑的堕落,这当然表现了一种荒谬和变态的傲慢。但这还不是关键。真正的问题在于,这种古老的态度曾经并且现在还在鼓励全世界对非洲和非洲人的非人化。真正的问题在于,一部颂扬这种对一部分人类进行非人化描述的小说,居然可以被称作伟大的艺术品。我的回答是:不,它不可以。(阿切贝《非洲之像》)

读书|世界文学的阅读指南,比较文学的重新阐释


当阿切贝在1977年发表这篇文章的时候,《黑暗之心》正被广泛地理解为关于库尔兹和马洛心理斗争的故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评论家注意到它的政治性,但仅限于对欧洲殖民行径的批判;没有几个英国或美国读者会留意康拉德对活生生的非洲人的表现。这本小说把非洲人表现为一块对欧洲人的活动构成威胁的布景板。阿切贝论点的重要贡献之一,是纠正读者对这一层面的模棱两可的态度。
同时,阿切贝的批判也反映了一个写实主义小说家对康拉德现代主义模糊手法的不耐烦。康拉德通过某种类似于文学印象派的风格,迫使我们通过马洛的眼睛来体验非洲;但是马洛远非一个像卡蒙斯的达伽玛或者吉卜林的金那样的客观观察者。康拉德多次打破马洛作为叙事者的权威,有力地减弱了所有简单化的种族主义描写,而这正是马洛和库尔兹经常做的事情。故事并不是开始于非洲,而是在一艘名为奈利的游艇上,它停泊在泰晤士河边,在伦敦城外。一个形象模糊的叙述者转述了马洛的故事,但是语调中明显带有讽刺和不信任的意味。随着夜幕降临,马洛的形象变得越来越不清晰,但是他却错误地告诉听众:“当然了,你们现在肯定比我当时看得更清楚。”(康拉德《黑暗之心》)他嘲笑库尔兹和其他公司职员,把象牙变成一种被崇拜的偶像。满腹狐疑的叙事者说,在这个过程中,马洛把自己塑造成“一个穿着欧式服装、没有莲座的佛陀,在给我们布道”。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