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通应急救援工作“最后一公里”?委员们提出这些建议(3)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切实提升基层应急防范能力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预防是减少突发事件和减轻损失最经济、最有效、最安全的方法。
“加强基层风险监控和预警能力建设,是预防和减轻灾害事故损失的基础性工作。”全国政协委员、防灾科技学院原副院长刘春平认为,基层风险监控和预警能力,可概括为监控—预警网络运转的有效性、感知发现风险的专业性和风险速报预警的快捷性三方面。
他建议,健全基层风险监控和预警制度,细化风险监控和预警措施,推动信息资源与基层共享;提升基层风险“早感早发现”“快报快发布”能力,多渠道拓宽基层风险信息上报和预警信息发布手段,及时传输信息、智能发布预警提示信息;不断加强基层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加强基层预案指导,推行基层预案“一页纸”,确保预警信息发布后、灾害事故发生后,各方有序进入应急状态,并高效运转、及时正确响应。
正所谓“物资稳则天下安”。应急物资保障是有效应对突发事件、保障国民经济正常运行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但基层应急保障如何定位,应急储备“储什么、储多少、怎么储,有什么、在哪里、怎么调”,这个问题困扰着基层应急保障体系建设。
对此,多次参与重大抢险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安能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利荣建议,明确基层应急保障在“大应急”中的定位,避免基层包打天下,承担无限责任;中央制定发布灾害应急储备参考标准,基层应急储备按“针对灾害、因地制宜”原则,在编制应急预案时确定“储什么、储多少”;优化完善基层储点布局和库存管理,实现应急储备“有什么、在哪里”一键查询。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是基层工作的写照。的确,基层应急管理的各种法律法规和政策都需要有人执行,只有落实到基层才能产生实效。
但是,从调研情况看,当前基层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还存在“大职责小队伍”、专业性强执法能力弱、执法责任大权力小、岗位风险高待遇保障低等问题。
此外,调研的有些地方乡镇没有执法权限,对日常发现的问题只能是督促提醒或者上报后等待处置;有些地方在具体赋权下发过程中,对乡镇承接能力评估不足,“一刀切”相关安全生产执法事项全部下发,造成上面不管了、下面接不住的“两不管”情况。
深化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是解决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等应急管理领域突出问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举措。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何庆建议,支持地方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市县乡三级专业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伍,明确人员配备标准和相关专业要求;分行业、分专业制定应急管理安全标准、安全手册和执法重点、执法规范等应急管理教材,加大干部队伍培训力度;强化执法经费、装备设施、制式服装、执法用车、工资岗位津贴待遇、加班补贴、救援补助、伤亡保险等保障,按照“统一形象标识、统一着装、统一培训大纲、统一战斗力标准”的要求,打造专业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伍。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