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谈逆转人性的三大特点与苦难的价值(4)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但是这里面有一个先决条件横在那里,人所追求的终极是自身的幸福,那么这个幸福的源泉是什么,根源在于哪一方面能够让自己收获幸福,如果可以糊涂地幸福,而清醒的痛苦,或许大多人都会选择前者,而摒弃后者,甚至厌恶。
若智慧过多给人带来的是痛苦与苦难,那么苦难的价值又是什么?苦难本身是没有价值的,是吃苦以后所作出的成就,所悟出的道理,所展现出的智慧,所指导人通往幸福之路才是有价值的。
那如果“幸福之路”都是智慧与愚笨的殊途同归,那么它们存在的差异又有何意义?
人的本性是不喜欢犯错误的,所以想把他搞糊涂,就必须让他吃很多的苦,所以糊涂也很难得呀。因为人性不总是那么脆弱,所以糊涂才难得。——王小波
原来不难是幸福,糊涂也是有先决条件的,那就是“难得”二字,糊涂难得,幸福难求,所以我们才会更加珍视苦难的价值。并非苦难真的能够炼造一个人,而是在苦难的经受中可以改造一个人的思想,而这种思想又是可以指导人的选择、方向与行为的。
若在苦难中没有产生任何发酵似的变化,那么整个苦难便是毫无意义的,而是在浪费生命,像蛆虫一般的活着;若是在苦难中得以产生质的飞跃,炼造出一个同以前全然不一样的思想与境界,那么这样的苦难又怎么能说它没有价值的呢,至少通过它改变了一个人,如凤凰涅槃重生。
对于崇高的定义,王小波说中国自古便是以两大法则来衡量:吃苦与牺牲。
这就不难理解为何我们总是会宣扬苦难对于一个人的价值意义了,因为正如:
算计自己的命值点什么,这种想法本身就不崇高了。——王小波
王小波的杂文集《沉默的大多数》和《我的精神家园》里面的每一篇文章都发表在了当时的《三联生活周刊》、《南方周末》、《东方》、《中国青年文学》等报刊杂志上,在王小波因心脏病逝世以后,先后由出版社整理成书出版。
在这些杂文里面,足以体现出王小波的精神世界与他的价值观,王小波受西化教育的影响,对于人性的解脱与自由的呐喊显然占据了他思想的主导地位。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