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掩其书”作为书法家的心学大师(4)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父子深情可见于《寓赣州上海日翁手札》之中。
1519年,王阳明仅用四十多天时间便平定了宁王朱宸濠叛乱,却遭张忠、许泰暗算,诬陷他有谋反之心,明武宗下诏面见。这一年,王阳明47岁。船过安徽铜陵时,他特地到五松山前湖田下东小山观传说中的铁船,作《铜陵观铁船歌卷》。这是他在回南都的舟中所作,由“铁船”生发出内心的诸多感慨,感叹人生坎坷。作品每行以三个字居多,行间疏朗,字间互不连属,通篇字体修长,行笔快捷,豪放中见沉着,遒劲中见秀丽,有米芾书法“沉着飞翥”的神韵。诚如徐渭所言:“睹其墨迹,非不翩翩然凤翥而龙蟠也。”
嘉靖六年九月(1527年),王阳明受命前往广西。众弟子送别之际,王老师撰写了《客坐私祝》,以励后学。这一卷大字行楷书峭拔俊美,端正宽博,气息饱满,一股凛然正气弥散于纸间。这是典型的临习晚唐柳公权书体的结果。“字如其人”在王阳明身上最为贴切。
王阳明虽公务繁忙,但最喜与人探讨学问,讲授自己的心学。松江华亭人冯恩曾给他写信,讨教“良知”说,王阳明书写旧作以赠之。“问君何事日憧憧,烦恼场中错用功。莫道圣门无口诀,良知两字是参同。”如今保存在湖北省博物馆的《良知诗四绝卷》表达了阳明先生对“良知”的理解。整幅作品两字一行,用笔爽直风健,潇洒秀逸。这一年是嘉靖七年(1528年),王阳明逝世前一年所书。
王阳明一生,有三次悟道。第一次是“龙场悟道”,他悟出“心即理,心外无物”,为他的心学奠定了基础;第二次是“宁王之乱”与“忠泰之难”后,他悟出了“致良知”之教,为“知行合一”找到了归宿和升华点;第三次是1527年王阳明赴广西平叛前在家乡浙江会稽天泉桥上的“天泉证道”,他总结出四句话,“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是其心学的精华,完成了伟大的升华。
借用王阳明所留下的书迹,今天的我们能够感悟这位圣贤卓尔不凡的人生印迹。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