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社会契约论》:无往不在的枷锁,是人和生活自愿签订的契约(2)

2023-05-02 来源:飞速影视
和伏尔泰生前就有不菲的名声不同,卢梭出生贫寒,生前还是一个“臭鸡蛋”,名声很臭,遭人唾弃,他一辈子都是“小白脸”,靠女人吃饭。
1762年,《社会契约论》出版,在书中,卢梭直接说,社会之所以这么黑暗,不是人的问题,而是社会制度的问题,这严重影响了当局者的统治意图,卢梭被通缉,不得不逃亡国外。
卢梭死后,人们突然就发现了他思想的光芒,简直照亮了大半个欧洲,死了十几年后,人们给卢梭塑造起雕像,被安葬到法国先贤祠,而且还是在最中心的位置。
能进入先贤祠的人,两百多年来,不超过一百位。卢梭被尊为自由的奠基人,后世的大作家歌德、雨果、托尔斯泰等人,都声称自己的卢梭的门徒。
歌德在评价伏尔泰和卢梭时写道:“伏尔泰终结了一个时代,卢梭却开创了一个时代。”

卢梭《社会契约论》:无往不在的枷锁,是人和生活自愿签订的契约


02


卢梭是一个奇葩,直到38岁,才凭借《论科学与艺术》成名,蜚声文坛,受到追捧,但是在和那些上流人士交往的过程中,他发现里面曲意逢迎的多,真诚洒脱的人太少,腼腆真诚的卢梭,不愿意在他人面前虚与委蛇,所以上流社会那个门槛,他始终不愿意踏进去。
在上流社会和自由之间,卢梭选择了自由,以抄写乐谱为生,清贫而自由。
后来,卢梭的歌剧《乡村卜师》上演,得到国王的欣赏,国王路易十五打算接见卢梭,以后还要每年给他一笔年金。
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软,在金钱和自由之间,卢梭再次选择了自由,拒绝了年金和接见。
写《社会契约论》的时候,卢梭因为厌倦了频繁的社交活动,已经过起了隐居的生活。
离开人群,是因为看清了人群。
不在“人群”之中的卢梭,成了人群的“旁观者”,更加清醒地观察和剖析着社会人群。
他想,人生而自由,这无可置疑,可是为什么自由的人一旦进入社会,就成了枷锁之中的囚徒呢?而且还是自愿做囚徒的?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人甘愿去遵守这些“枷锁”的束缚呢?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