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姐、姨妈等角色很成功,许鞍华为什么拒绝“女性主义导演”称号(3)

2023-05-02 来源:飞速影视
《戈壁恩仇录》和《江南书剑情》剧照。
《投奔怒海》之后,许鞍华又拍了改编自张爱玲作品的《倾城之恋》和改编自金庸小说《书剑恩仇录》的《江南书剑情》和《戈壁恩仇录》,都卖得不好。两部“书剑”她拍了三年,是她至今为止拍摄周期最长的电影,作为武侠片,里面打戏很少,场面也不好看,电影着墨更多的是人物之间的感情和关系,今天来看,它是另一种武侠片,而不是动作片,但在当时,这些概念还不清晰。电影上映那一年,许鞍华四十岁,已经不算一个成功的导演,香港新浪潮也已成为了过去时。
【电影四十】
执导了漂泊三部曲,口碑最高的是半自传性的《客途秋恨》
在许鞍华看来,自己早期的片子都是类型片,靠故事驱动,但没有什么强烈的个人表达,包括《投奔怒海》,完全不是一个充满时代隐喻的影片,她想表现的是生活感。她在拍摄前期做了大量调研工作,剧本把六个现实家庭的故事安排在一家人身上,剧情张力足够。后来评论界把《投奔怒海》当作一段历史特殊时期的写照,许鞍华表示,自己也觉得像,但拍摄的时候,她并不懂这些,“只是想老老实实拍一个越南故事”。

桃姐、姨妈等角色很成功,许鞍华为什么拒绝“女性主义导演”称号


《投奔怒海》剧照。
关于如何体现出电影里的生活感,她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源于在TVB期间养成的工作习惯,在她能自主的拍摄项目里,她会翻阅大量资料,做严谨的调研,要体现生活感一部分,要事关场景,她在这方面近乎偏执。《投奔怒海》被人称道的一点便是对越南环境的还原,大到一个村庄,小到一座桥,都在现实基础上创造。生活感也是人物的生活状态,在这方面,她受导演杨德昌、侯孝贤影响很大。1983年,许鞍华看了杨德昌执导的《海滩的一天》,那是她第一次看台湾的新浪潮电影,看完大受震撼。“我的第一反应是:哎呀,我们完蛋了。我不是假谦虚,而是觉得为什么他们那么靠近生活”。
后来她喜欢侯孝贤执导的《童年往事》,看了很多遍都觉得好。她和侯孝贤同龄,都是移民二代,侯孝贤早期合作班底里几位重要人物,吴念真、杜笃之、李屏宾也都在日后与许鞍华有过合作。或许在某种意义上,让许鞍华更容易理解台湾新浪潮的叙事风格。“杨德昌和侯孝贤的戏,都在讲现代生活,范围比较窄,再次关注人的问题,我也想拍这样的电影。”在《许鞍华说许鞍华》书里,她也曾描述自己的创作困境,要在香港拍这样的写实电影,怎么拍才能有深度,怎么拍才能像电影而不是电视剧。那时她在创作上有了更多的自觉性,她在侯孝贤和杨德昌的作品里看到,情绪和氛围足以推动电影的发展方向,而非绝对依赖故事,她也懂得了使用演员,有了精彩的演员戏,在她早期作品中,演员戏是缺位的。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