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六百年鉴赏|不仅是文同倪瓒,看宋元名家写竹与逸格(2)

2023-05-02 来源:飞速影视
故有以淡墨挥扫,整整斜斜,不专于形似而独得于象外者,往往不出于画史,而多出于词人墨卿之所作,盖胸中所得固已吞云梦之八九,而文章翰墨形容所不逮,故一寄于毫楮,则拂云而高寒,傲雪而玉立,与夫招月吟风之状,虽执热使人亟挟纩也。至于布景致思,不盈咫尺,而万里可论,则又岂俗工所能到哉?
两宋墨竹的代言人首推文同。《图画见闻志》说他的墨竹“富潇洒之姿,逼檀栾之秀”。《宣和画谱》则进一步指出其作品“托物寓兴,则见于水墨之战”。其所写竹叶,自创深墨为面、淡墨为背之法,其后画竹者多从其学,有“湖州竹派”之称。现藏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墨竹图》写墨竹一枝,从左上方蜿蜒而下,再往右方微仰向上,寓屈伏中隐有劲拔的生机。不但是客观观察与笔墨技巧的呈现,也是士大夫人格节操的隐喻。画幅上方有明代初年政治家、学者,东晋太傅王导后代王直和明朝大臣、内阁首辅陈循的题跋。王直行书题跋云:
“与可自昔守洋州,墨竹高风称第一。流传三百有余载,复见兹图更超逸。”
中国现代著名的书画鉴赏家杨仁恺曾评价文同《墨竹图》
“画倒垂竹一枝,形象真实,笔法严谨,如灯取影,潇洒有致,其叶浓淡相间。”

故宫六百年鉴赏|不仅是文同倪瓒,看宋元名家写竹与逸格


北宋 文同 《墨竹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文同在墨竹史上的影响力,和苏轼的赞颂推动关系极大。有学者曾论:苏轼的墨竹得益于文同,但文同的墨竹亦离不开苏轼的褒扬。 而苏轼在推 广文同墨竹的同时,实际上是传播了自己的思想。在后世人心中,苏轼几乎成为和陶渊明相类似的抽象的文人偶像,所谓文同墨竹对后世的影响,很大一部分体现的是苏轼的思想。但是由于苏轼墨竹源自文同,后人画竹即使实际上受到苏轼的影响,却常被认为是师法文同。南宋时期,历史原因和人文环境极大地限制了文苏艺术思想的传播,此时留下的墨竹作品多是院体精工,与文苏气质相去甚远。金代涌现许多画竹能人,王庭筠更是被称作“金源之东坡”,其所作古木、竹石承上而启下,“书中有画,画中有书”,为元代文人提出“以书入画”的观点做了切实的铺垫。至元代,文人画大兴,墨竹在绘画门类占有显著的地位,名家辈出,如高克恭、赵孟、李衎 、吴镇、倪瓒、王蒙、柯九思、顾安、方厓、管道昇等。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