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3)

2023-05-02 来源:飞速影视
同样的心情,在唐人贾岛的《客思》里也有深切的表达:
促织声尖尖似针,更深刺著旅人心。独言独语月明里,惊觉眠童与宿禽。
借蟋蟀如芒刺之声,写出了游子深深的离愁别绪。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南宋抗金名将、爱国诗人岳飞的这首《小重山》借蟋蟀彻夜哀鸣,家仇国恨涌心间,深切地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和忧国忧民的悲苦心境。
蟋蟀的别名“促织”还有另一层含义,盖因其鸣似有织机织布时的响声,且多在寂静的夜里响起,仿佛敦促妇女辛勤劳作,纺纱织布,缝制寒衣。故谚语有云:“促织鸣,懒妇惊。”
南宋诗人陆游写有一首《夜闻蟋蟀》来劝耕劝织,其中有句:“布榖布榖解劝耕,蟋蟀蟋蟀能促织。”“耕亦不须劝,织亦不须促。”“机上有馀布,盎中有馀粟。”
元代诗人陈高晚年辞官归里,躬耕田园,作有《促织鸣》云:
促织鸣,鸣唧唧。懒妇不惊,客心悽恻。秋夜月明露如雨,西风吹凉透絺苧。懒妇无裳终懒织,远客衣单恨砧杵。促织促织,无复悲鸣。客心良苦,懒妇不惊。
也是劝解慵懒的妇人赶快给即将远行的家人赶制寒衣。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我一直是把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里的名篇《促织》,作为“写给成人的童话”来看的。在蒲翁笔下,主人翁成名九岁之子幻化的蟋蟀成了复仇的化身,拥有超凡的勇气和力量,它“轻捷善斗”,勇往直前,敢于同来自同类的强者作斗争,甚而敢于挑战异类中的强悍者大公鸡,我觉得蒲翁在这篇小说里把小小蟋蟀的形象亮化美化了,成了英勇无畏、所向披靡的少年斗士。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