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之与秦始皇(5)
2023-05-02 来源:飞速影视
大禹之时,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社会财富逐步增加,阶层分化日益明显,这些均使得部落的权力内涵发生重大变化。一种十分可能的情况是,启承帝位的结果实际上来自于大禹生前的谋划、布局和铺垫。在大禹的精心安排下,启以自身的军事实力与经济实力使伯益在权力斗争中日益被动并最终被杀。当然后来启也祭祀伯益,但这些似乎只是启为巩固政权而采取的安抚政策。无论历史真相如何,今天我们所知道的事实是,从夏启开始,中国古代社会治理的方式由“公天下”转变为“家天下”。
①柳明瑞:《伯益“始食于嬴,为嬴氏”考》,见宋镇豪主编《嬴秦始源—首届中国(莱芜)嬴历史文化研讨会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第22—34页。
②王戎:《莱芜、嬴、牟考》,见宋镇豪主编《嬴秦始源——首届中国(莱芜)嬴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第136页。
(五)
秦人视伯益为祖先。但伯益生活在东方,秦人生活在西部,东方伯益的子孙如何变成了西方的秦人?
长期以来,对于秦人的来源,学术界有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王国维、蒙文通等主张“西方说”,认为“秦之祖先,起于戎狄”;傅斯年、钱穆等主张“东方说”,认为秦人祖先或源自位于今济南市莱芜区的嬴城、或源自今山东费县、或源自今河南省范县。在很长时期内,两类观点难有定论。清华简的问世,让这一千古之谜有了清晰明确的答案:秦人是来自莱芜、曲阜一带的“商奄之民”!换言之,秦人的祖先是山东人!
2008年7月,一位清华大学的学生向母校捐赠了2388枚通过境外拍卖得来的战国竹简。经碳14测定,这批具有楚国文字风格的竹简是战国中晚期文物。因在秦之前就被埋入地下,所以这批连司马迁都没见过的竹简,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先秦古籍的面貌。清华简被称为汉代以来继孔子后人孔鲋“壁中书”、河南汲县古墓“汲冢书”之后中国历史文化的第三次惊世发现!专家们对竹简长短、编绳位置、字体间距、竹简内容等进行串联释说,找到至少63篇文献。这些文献内容关涉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具有极其宝贵的历史价值。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