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奔吴:渔丈人与浣纱女为啥拿自己的命不当命?(5)

2023-05-02 来源:飞速影视
有伍子胥和熊胜两位重量级人物背书,渔丈人与浣纱女的自杀行为应该是可信的,但还是那个问题,他们为啥要这么做呢?或者说,他们这种拿自己的命不当命的思想观念,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讲讲与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人的死亡文化。
日本人认为:人与自然之间并没有绝对的距离,认识自然只是一部分,一个人从生到死没有绝对的距离,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一个人从生到死不过是自然的简单轮回,就像是从一个房间走到另一个房间。所以,日本人不仅追求活的精彩,也追求死的精彩。在他们看来,选择适当的时机与方式自杀,是一种道德的升华,是一种迸发了瞬间之美、充满了仪式感的光荣行为。这就是他们提倡的武士道精神,所谓“武士道,是死亡为等闲之道也”,它启示人们,投身于死,便可以造就完美的人生。有些日本人甚至认为,一次辉煌与壮美的死亡,可以洗刷一个人所有的污点、所有的失败与卑微,并荣获巨大的尊严与声望。

伍子胥奔吴:渔丈人与浣纱女为啥拿自己的命不当命?


图:日本电影《切腹》
所以,我们看到,很多日本武士或军人,会在战败后剖腹自杀;还有很多著名的日本作家,也往往在人生巅峰,轻易的选择了死亡之路。
那你又要问了,这日本的死亡文化,跟吴国人有啥关系呢?这里我们来看三条史料:
第一条来自《晋书·倭人传》:“日本户有七万,男子无大小,皆黥(音情)面而文身,闻其旧语,自谓吴泰伯之后。”这里说一下,泰伯就是吴国的祖先,周文王的伯父。而吴国的语言与中原并不相通,与古代日语倒是很相似,所以晋朝人可由此认定其来源。
第二条来自司马光《资治通鉴》:“今日本又云吴泰伯之后,盖吴亡,其支庶入海为倭。”
第三条来自日本平安时代嵯峨天皇时编著的《新撰姓氏录》:“松野,吴王夫差之后也,此吴人来我亡始也。”

伍子胥奔吴:渔丈人与浣纱女为啥拿自己的命不当命?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