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经济”浪潮下的北京午夜(5)
2023-05-02 来源:飞速影视
古稀之年的老丁在手机上看到了这条推文,从小在北京城墙根长大,一有空闲就到博物馆走走。国博开夜场,还是第一次听说。图凉快、清净,他斜挎着一个绿色帆布包就来了,老花镜架在鼻梁上,贴近玻璃窗,盯着里面的秦简看。
秦代的县政运行是怎么回事,这位头发白了一半的老大爷可以讲上十几分钟,从郡到县再到乡、亭、里,每一级的职能都可以掰着手指头说说。
八月初,央视在网络调查中问:如果博物馆、美术馆开放夜场,你会考虑前去参观吗?参与投票的723人中,88.9%选择了“会”,而主要原因一项中,夜晚的独特体验、不耽误白天工作、避开高峰人群,各自获得了超过30%的票数。
延长闭馆的几个小时给参观者带来便利,也给服务人员带来更多工作。博物馆的每一层都分布着八九位保洁人员,高度过膝的黑色塑料袋里,装着广西小朋友的零食袋,湖北高中生的湿纸巾,或是黑龙江夫妇的矿泉水瓶。这样的袋子,他们每人每天要拎出去十一二袋,赶上延长闭馆的周日,数字则会上升到十六七。
东城区的珐琅厂也在“夜间经济”的大潮下延长了营业时间。7月底开始,珐琅厂每周五六举办夜场,原本5点的下班时间延长到了夜里10点,这家63岁的国营工厂还是平生第一次见到披着夜色到来的参观者和消费者。
彩云碗上绘着飞天,国色天香瓶上满是花鸟,铜胎掐丝珐琅地动仪的八只蟾蜍、八条龙在展厅角落里闪着金光,一对珐琅仙鹤衔着烛台单足而立。造访者大多是附近居民和暑期旅行者,比起纹样设计、工艺流程,更容易被讨论的是价格,36万的珐琅船被三个拍着肚子的中年人看了四五圈,一万多块钱的葫芦罐听到了来自南方的口音:“这个好看,就是太贵了。”
“别小看这厂,三五百能花出去,三五百万也能花出去。”小王站在角落里说。他胖乎乎的,能侃,爱笑。在白天,他是厂里的技工,负责掐丝,按照工艺美术大师们设计的图样,把铜丝“一镊子一镊子地粘上去”;晚上的任务则是客串安保人员,同时也给来来往往的人解释身边的景泰蓝们的材料和制作工序。
如今,每周五六延长的五个小时,给珐琅厂带来了为数不少的客流量,未必全都是消费者,更多的是参观者。夜色之下,商业属性减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占了上风,小王把眼睛挑向转角处的人群,“我们工会主席不也在那儿科普着呢嘛”。
列检员“连轴转”
夜38路驾驶员张凯已经握了十几年公交方向盘,最近三年,暗沉的眼袋陪他一起开夜班车。从北二环德胜门一路向北,和西二旗、西三旗擦肩,抵达回龙观。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