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辱》:洞见一个真实的黎巴嫩(2)

2023-05-02 来源:飞速影视
从一句脱口而出的话语,发展到全社会站队划线的舆论风波,甚至引发社会动乱,实在令人唏嘘不已。其实,作为一名从业几十年的司法工作者,我却知道这并非个例。在我们的社会中,也常常有人因为一点芝麻绿豆的小事,拔刀相见,酿成惨剧。事过之后,双方当事人都会悔之不及。
一般情况下,羞辱只是一两句言语,并不对人身造成伤害,更不构成犯罪(公开侮辱除外),但对人的精神伤害却并不比身体伤害要轻。所以,大多数人都难以忍受羞辱,甚至以暴力行为来回应,就像电影《羞辱》中的亚希尔一样。于是,羞辱——暴力回应——再次暴力回应,就成了恶性循环,酝酿出一桩桩社会纠纷。
孔老夫子早就说过:“小不忍,则乱大谋。”如何应对羞辱、如何控制情绪、如何化解仇恨,实在是一门莫大的学问。冲动是人性的弱点之一,往往贻害无穷。《羞辱》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阐释了现代社会人际关系中应该遵循的深刻哲理: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羞辱他人,也就是羞辱了自己。
我非常欣赏电影《羞辱》对这场纠纷的处理办法。当事件一步步恶化,所有人都束手无策,民族冲突迫在眉睫的时候,风波却奇迹般地平息了。亚希尔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在托尼的汽车厂门前,也就是他揍托尼的地方,用托尼的方式羞辱了他,骂黎巴嫩基督徒是一群“被宠坏的孩子”,激怒托尼打了他一拳,然后说出了那句此前一直说不出口的“对不起”。
以羞辱的方式对待羞辱,一报还一报,终于扯平了!这样精妙的结局比之生硬的道德觉醒要高明许多。
中东“火药桶”的独特之处
一句羞辱之所以会引发社会动乱乃至民族冲突,全因为黎巴嫩这个国家的特殊历史和地理原因。
黎巴嫩仅有1万多平方公里土地,600多万人口,却有着七八个宗教,教派之间关系极其复杂,加之紧邻以色列、巴勒斯坦和叙利亚,历史上形成了错综复杂的恩怨关系。一点小事酿成社会动乱,深刻揭示了黎巴嫩这个中东“火药桶”的独特之处。
1943年黎巴嫩独立前夕,各教派曾就国家权力的分配达成协议:总统和军队总司令由基督教马龙派人士担任,议长和总理分别由伊斯兰教什叶派和逊尼派人士担任,议员和部长的席位按各教派的人口比例分配。这种全世界罕见的政权分配方式使黎巴嫩长期处于分崩离析、民族冲突之中。
1948年以色列建国之后,几十万巴勒斯坦难民涌入黎巴嫩南部,并且建立了自己的抵抗力量武装,也就是后来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反抗和袭击以色列,成为黎巴嫩境内一支重要的政治和军事力量。为此,叙利亚在黎巴嫩驻军二十多年,以色列也多次武装占领和控制黎巴嫩部分地区,使黎巴嫩政治局势愈发复杂。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