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医生,也是作家,用笔治疗染病的葡萄牙(2)

2023-05-02 来源:飞速影视
战争:不断回返的梦魇
安图内斯的父亲若昂·阿尔弗雷多是一位著名的神经外科医生,导师是埃加斯·莫尼什。1949年,莫尼什凭借在脑白质切除术上的贡献获得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此时,七岁的安东尼奥已经开始偷偷写作诗歌和短篇小说。十三四岁时,安图内斯读了路易-费迪南·塞利纳的《死缓》,折服于其中无以伦比的语言运用,像追捧电影明星一样向法国作家写信,居然获得了回音。塞利纳告诫想要成为作家的少年,这不是个好主意,建议他去学习、恋爱,因为如果成为作家,他就无暇再做其他事情。事实证明,塞利纳的忠告正是对安图内斯后半段人生的写照。不过,在成为全职作家之前,他先经历了一段漫长的探索时期,或者化用一句葡萄牙谚语,安图内斯需要用曲折的线条写成直线。

他是医生,也是作家,用笔治疗染病的葡萄牙


安东尼奥·洛博·安图内斯。
安图内斯对文学创作的热爱承继自他的父亲。在孩子们小时候,若昂·阿尔弗雷多经常为他们朗读名著,虽然父子的品味并不相同。但他同样不支持长子将文学作为一生的事业,理由是写作的报酬太过微薄。所以在十六岁时,安图内斯还是听从父亲安排,选择进入大学学医。1971年,他正欲前往伦敦的医院,追寻英国作家毛姆昔日的足迹,却突然获知自己被征召入伍,需要加入士气低迷的葡国军队,启程前往安哥拉,与矢志独立的当地战士展开旷日持久的战争。
战争中的暴力与荒谬(他曾经一边让别人朗读医学手册一边据此给士兵手术)、对死亡的恐惧(他的一位堂兄正是在非洲战死,并曾有看手相的助产士预言他会死在安哥拉)、对于自身职业和国家政策意义的怀疑、与新婚妻子分离的惆怅、女儿自出生便看不到父亲的愧疚……上述种种为这段在安哥拉时光蒙上一层阴影,使其成为安图内斯此后不断回返的梦魇。无论是早期的《象的记忆》《在世界尽头的土地上》,还是近年的《泪水委员会》《直到石头变得比水轻盈》,都是安图内斯对非洲记忆的重构,也是他用自己的方式对民族过往的回顾与探究。文字是敏感内向的他与世界对话与和解的主要媒介。安图内斯在战场写给第一任妻子的信件被改编成电影《战地来信》,于2016年上映,但他表示自己并未观影,原因是害怕用这种直接的方式重温那段残酷的时光。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