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卑侯氏最全面解析(重要修订版)(3)
2023-05-02 来源:飞速影视
《揭秘灵丘——文成皇帝南巡之颂御射碑》:“殷宪先生认为南巡碑文作为信史,可订正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如姚薇元先生在《北朝胡姓考》中,认为《显祖嫔侯骨氏墓志》之志主侯夫人祖第一品大酋长俟万斤、父散骑常侍、侍中、尚书、日南公伊莫汗皆不见于史籍,且孝文迁洛后改为侯氏的是‘胡古口引氏’而非侯骨氏,得出‘考之史籍,知系伪造’的结论。殷先生则从《南巡碑》阴,‘宁南将军殿中尚书日南公斛骨乙莫干’,获知斛骨、侯骨为音近而异译,伊莫汗与乙莫汗,也是同音异译,足证侯夫人之祖与父的身份及其真实性,遂知‘侯志’真而不伪。更知《魏书·官氏志》记‘献帝以兄为纥骨氏,后改为胡氏’有误。”
为什么《魏书·官氏志》记载鲜卑侯氏姓“胡古口引氏”呢?原因不得而知。不妨看看对《魏书·官氏志》的评价再说。《魏书》的撰成,在北齐统治集团中却掀起了一阵阵轩然大波。有人说,《魏书》“遗其家世职位”;有人说,“其家不见记载”;也有人说,《魏书》记事“妄有非毁”,等等,一时间闹得“群口沸腾”。这场风波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一是北齐皇帝高洋、高演、高湛都相继过问此事,在十几年中魏收两次奉命对《魏书》作了修改。
由此可见,《魏书》的撰写被高洋、高演、高湛高度干预,并“奉命”修改,侯景之乱,造成北齐境内鲜卑侯氏的地位岌岌可危,能活命就不错了,不可能像其他贵族一样,对魏书有所要求,更何况高氏对此书严加“管理”呢?而“胡古口引氏”前两字正是“胡古”、“护骨”,发音和斛骨并无差异,因此,这些都是“音近而异译”的结果。
搞清楚了“侯骨”、“斛骨”、“胡古”的关系以后,我们且看其他鲜卑侯氏的记载。《南史·侯景传》说:“景曰:前世吾不复忆,唯阿爷名摽,且在朔州。 ”侯景之父在朔州,说明侯景是朔州人,而侯夫人也出自朔州,说明侯景和侯夫人的来源相同。到侯景时,侯氏已经衰败或者侯景是此部族中比较寒微的支系。
《魏书·官氏志》记载:“献帝时七分国人,使诸兄弟各摄领之,乃分其氏,以兄为纥骨氏,后改为胡氏。次兄为普氏,后改为周氏。次兄为拓跋氏,后改为长孙氏。弟为达奚氏,后改为奚氏。次弟为伊娄氏,后改为伊氏。次弟为丘敦氏,后改为丘氏。次弟为侯氏,后改为亥氏。又命叔父之胤为乙旃氏,后改为叔孙氏。又命疏属曰车焜氏,后改为车氏。凡与帝室(元氏)为十姓,是此十姓皆魏室之宗族也。”
近年在山西省文水县发现《元贞墓志》、《元华墓志》等元氏墓志多个。两者都说:“帝系之胤也。始纥骨昆季之七及侄之三,兴天下之炎炎,因命十氏,即纥骨氏之仲弟也。”昆季意为兄弟。仲弟意为二弟。这段话的意思是纥骨氏兄弟七人及侄子三人被命成十氏,元氏是纥骨氏的二弟。由此可见,《官氏志》这段文字至少存在三大错误。一,在《官氏志》中元氏排行四,在墓志中却排行二;二,《官氏志》说了八个兄弟,而墓志里却是七个;三,车焜氏并非纥骨氏的侄子。据史籍,改长孙氏的为拔拔氏,据墓志,长孙氏并非元氏之兄,从而,拔拔氏不同于拓跋氏。姓氏书籍认为侯氏应为俟亥氏,但帝室十姓无意写错的概率非常小,三种可能性,一是讳笔(帝王重压下奉命修改);二是《魏书》作者不清楚(否则也不会出现这么多错误);三是事实就是如此(不太可能)。《官氏志》这段文字的严谨性实在太差了,细思极恐。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