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弃吾民守汉州”:北汉山城筑城小史(2)

2023-05-02 来源:飞速影视
北汉山远景(因北汉山有“三峰”:白云峰、仁寿峰、万景峰,故又名三角山)高丽王朝(918-1392)初期,该地建置改为杨州;高丽文宗国王年间升为南京,高丽肃宗国王年间营建宫阙后,山城用于防御和避难的特性再次凸显。为了应对契丹(辽)的入侵,高丽显宗国王年间移安太祖梓宫于香林寺时重筑山城;高丽高宗十九年(1232)在此处与蒙古(元)军展开过激战;高丽禑王十三年(1387),“耆老会议筑汉阳山城”,对山城进行又一轮改建。待朝鲜太祖李成桂定都首尔并改汉城府后,北汉山城就承担起了守护汉阳都城的任务。不过由于朝鲜前期北部边境的外敌威胁有所减弱,平安、咸镜两道足以应付,北汉山城的防御功能逐渐被搁置。不过,朝鲜宣祖二十五年(1592)爆发的壬辰战争给了当局当头一棒。面对来势汹汹的日军,宣祖国王不无忧虑:“且观贼势所为,凶谋殊常。
万一更肆,直上京城,如之何?”彼时浮现在国王脑海中的,便是北汉山城:“且三角山下,有中兴洞,前朝显宗避乱之地,未知其曲折形势。而万一形势极好,则此处近于京都,若修筑山城,积谷其中,定一守将,招集人民,开垦其田,作为保障,他日或遗民避乱,或援兵屯守,遮截钞击,无所不可。”于是命兵曹判书李德馨(1561-1613)前去考察。李德馨奉命踏查后回来报告,指出北汉山山势陡绝、重峦叠嶂,“贼欲围城,其势则难”,并感慨道:“都城近处,有如此形势,而弃置可惜。”只是,由于道路极险,修城一事倍劳人力,而想要动员正处于战火之中的百姓修城谈何容易!幸好,朝鲜在明军的帮助下结束了壬辰战争,而山城修葺一事也不了了之。
没等朝鲜当局从壬辰战争中彻底喘过气来,各种战乱又接踵而至:朝鲜仁祖二年(1624)爆发了“李适之乱”,仁祖国王弃都城逃往公州;在三年后由清军发动的丁卯之役(1627)以及之后的丙子之役中,仁祖国王又分别逃向了江华岛和南汉山城。在同样被誉为天险的南汉山城里坚持了近两个月后,仁祖国王最终还是出城投降;江华岛也一样被清军攻陷。这些都为日后北汉山城的重修埋下伏笔。
“首都防御论”的兴起
外敌入侵的告一段落并不意味着朝鲜社会长期稳定的开始。丙子之役结束后,朝鲜进入了战后恢复期,从军事制度到税收管理,原有的社会秩序都亟待调整。在此期间,朝鲜分别在十七世纪70年代初和90年代末经历了两场大饥荒,导致民不聊生。气候异常和自然灾害令许多百姓流离失所;这些流民当中,“不念农作之为本业,苟趋目前之升斗之廪,离乡去土,流入京师者,不可胜计。”加上汉阳本来就因税收政策变动所带来的经济发展而人口剧增,如果此时再次发生君主因为战乱而弃都的情况,其后果将更加不堪设想。彼时汉阳的新兴阶层都希望能守住自己的生命和财富,君主肃宗国王也深知这一点:“况以今日人心,决无离都远去之势,亦将何所仰恃,而何所指向乎?”在这种情况下,围绕首都防御的讨论也变得活跃起来。除去军事制度上的变化以外,另一个重要话题之一便是北汉山城的重筑。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