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力表:保护视力的第一道防线(2)

2023-05-02 来源:飞速影视
分母n是表示正常人(1.0视力)能看清该视标的最远距离,称为设计距离。
斯内伦发明的视力表仅是个开端,随后的100多年里,各国专家学者不断研发,视力表又经过了大大小小多次更迭。
法国眼科医生费迪南德·莫诺在1872年创建了第一个十进制视力表,其特点是那一行行大小不一的英文字母,每一行代表着一种不同的屈光度。“屈光度”这个词是莫诺发明的,直至今天仍在使用的一种视力测量单位,它是指测量人能够阅读的文本到所处位置的距离。这位富有开创性的眼科专家会要求患者自下而上阅读视力表,直到他们再不能区分那些字符为止。
Green视力表是1872年在伦敦举行的第四届国际眼科大会上出现的,其视标大小排列采用了几何级数增率的方式,即视标每三行增大一倍,共有14行,检查距离也是20英尺,这种视力表在欧美国家也有推崇者。
最为著名的是法国巴黎的眼科专家埃德蒙·兰多尔特在1888年发明的Landolt视力表(即C形视力表),又称兰氏环形视力表。兰氏环形视标是一个带缺口的环,形状类似于字母C,缺口的宽度是环形直径的五分之一,1909年第十一届国际眼科大会将其定为“标准环”。在大部分的视力检查中,缺口呈现于四个方位内,即上、下、左、右;有时还会再加入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共八个缺口位置。在距离C形环5米处观察,能识别缺口方向者,其视力为1.0。在日本及一些欧洲国家,多选用此表作为验光的标准视力表。在我国,C形视力表的使用领域较少,通常是被用来检测飞行员等对视力有高度职业要求的人员。
2
“国际标准”之争
各国先后研制出多个版本视力表后,无论视标的大小、形状,还是排列方式均有所不同,并分别在一定范围内使用。但无论是对医生还是患者来说,视力检查的结果无法互通、互认,学术上难以交流。于是,法国眼科协会在1904年瑞士举行的第十届国际眼科大会上提出制定国际统一视力表的建议。
五年后,由法、奥、英、比等七国专家共同组成的视力表国际标准化委员会,在国际眼科大会上正式提交了他们的研究报告,推荐了新版本“国际视力表”。该表主要采用1分视角,检查距离为5米,视标采用了八个方向缺口的兰氏环形和4个阿拉伯数字,并采用简单整齐的小数来记录视力情况。
不过,该视力表并未得到所有眼科学家的认同。反对派认为,这种视力表存在缺陷,如大小增率不一,1.0以后的视标往往只能设1.2、1.5、2.0,测试结果并不精准;而且改变检查距离后,数值会变得面目全非。因此,该视力表未达到国际通用的目的,只在日、俄、中、德等国得到推广,英、美等国拒绝采用。不仅如此,这个“国际视力表”还引发了学术界的长期争论,导致此后的三届国际眼科大会上多次推广均未成功。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