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力表:保护视力的第一道防线(3)

2023-05-02 来源:飞速影视
不少眼科学家赞同基于等比数列(几何增率)排列的视标,也就是说上一行与下一行视标大小之比为定值。
美国为此还曾于1916、1930、1953年三次组织研制视力表,并成立了由8人组成的医学会光学及视觉生理委员会视力表分委会,最后设计成一种几何级数视力表,视标选用10个英文大写字母,增率是26%,用分数记录方式等。1959年对外公布时,称为“Sloan视力表”。
“Sloan视力表”后来被应用在诞生于1976年的LogMAR视力表中,它由澳大利亚国家视觉研究中心研发,被认为比之前的其他视力表的测试结果都更精确。LogMAR视力表的广泛应用也让人们对于“Sloan视力表”更加熟悉。
多年来,很多国家一直在努力研制更为精准的视力表。如德国罗敦司得、日本东光、美国光学公司等的投影视力表多采用增率、三划等长的E形、兰氏环形、字母及数字视标。
1979年,国际标准化组织组成了由30多个国家参加的专门委员会,经过多次讨论修正,再度提出国际标准草案。这个视力表采用了1分视角的兰氏环形,视标大小严格按照0.1对数单位,仍用小数记录,但附有视角值和LogMAR值,还有与各种分数的对照表等。
视力检查最为重要的手段就是通过视力表来测定。时至今日,随着医学科技进步,各国专家对视力的测定研究更加精确,视力表家族逐渐细分,如专门给低视力人群的、儿童的、中学生的以及远视力者的等;视标也更为多样,图形的、数字的、字母的……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更精准的视力表面世。但不管怎样,视力表的存在就是在时刻提醒我们,要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爱护我们的眼睛。
3
“E形”视力表成为一代人的记忆
眼科诊病的首要程序就是视力检查,这是一个复杂的生理、心理过程,用于测定视觉的敏锐度,即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分辨二维物体形状和位置的能力。通过视力检查,屈光不正患者可以判断其视功能状况,眼病患者可以判断治疗前后的效果。因此,在眼科临床或低视力门诊应用科学中,准确的视力表检查非常重要。
我国视力表研究始于上世纪50年代。
在此之前的几十年里,我国一直使用的是“国际视力表”,该表不够精准,视标增率不匀,相邻两行的视标比率不一致。如第一、第二行的大小之比为2:1;第二、三行之比则为1.5:1,第九、十行之比又成了1.1:1,这样测出的等量视力差数在不同的地方所表达的实际视力差不同,造成视力统计上的困难。另外,它的视力测定范围为0.01至1.5,对于小于0.01的低视力无法用数值表达。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