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著名的商号“大盛魁”,比胡雪岩还富,为何最终衰败?(2)

2023-05-02 来源:飞速影视
而且,民间的贸易早已成为惯例,无法杜绝,同时朝廷也可以从中收取交易税。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盛魁得以发展。山西商人凭借灵活的手腕和经济头脑,以买卖公道、注重信誉、服务周到著称,大盛魁逐渐发展成一个举足轻重的大商号。
它的生意,无所不包,从砖茶、绸缎、药材到牲畜、皮毛应有尽有,号称“集二十二省之奇货”,极盛时,在蒙古牧区市场占据垄断地位,大盛魁三年分红一次,每股分红可达一万余两白银。
当时的归绥城,商业贸易已很发达,城内也不止大盛魁一家独大,至少还有元盛德、天义德、一善堂、三合永、庆中长、天裕德、大庆昌、永德魁、元升永等出名的商号,其中大盛魁、元盛德和天义德是最有实力的三家,号称“三大号”。
三家中,又以大盛魁最大。全盛时期,它的资本达到白银二千多万两,全国的员工有五六千人,各省都有分号,在归化更是号称“半个归化城”。
以大盛魁为代表的三大号几乎垄断了漠北所有的商业贸易,蒙古的王公贵族及牧民大多都是它们的债务人。
当时民间流传着“大盛魁,上自绸缎,下至葱蒜,无所不走”的说法。

清朝著名的商号“大盛魁”,比胡雪岩还富,为何最终衰败?


归化城的城楼,始建于明隆庆六年(公元1
大盛魁与归绥城
大盛魁能如此成功,与归绥城有着重要的关系。大盛魁的兴起,伴随着归绥城的兴起。
归化城始建于明朝隆庆六年,由土默特部蒙古首领阿勒坦汗召集工匠所建,后金征服蒙古时,归化城曾被焚,后来又重建。乾隆四年,在归化城外5公里处建新城,乾隆赐名“绥远”,新城旧城合称为归绥城。
清初,归绥城因其在政治、军事、民族、地理等方面的原因,成为旅蒙商聚集的主要地点之一,旅蒙商业得以迅速发展。
随着贸易的火热,一趟趟的往返不再能满足旅蒙商们的需求,他们需要一个货物中转与集散地,固定性商业网点的出现成为必然。
位于西部重要交通枢纽位置的归绥城,和张家口、多伦等城一起,受到朝廷许可,发展边境商业贸易。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