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中青城古镇的历史表情(6)
2023-05-03 来源:飞速影视
传统观念认为,人去世之后仍需要花钱,所以要定期烧纸供其消费。这一天是阴阳两界的精神聚会,因此“东岳庙会”进行盛大的道教活动之时,信徒云集,熙熙攘攘,拜大帝、诵经文、度众生,忙得不亦乐乎。信男善女们抓住这难得的机遇,向神灵祈祷,并与故去的亲属进行交流和沟通,既告慰亡灵,也为在世之人讨个好兆头。
鼓是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在各种祭祀活动中,成了人与神之间求应的媒介,为各种祭祀活动增添了强烈的仪式感。鼓作为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佼佼者,传至今日,全国的鼓有上千种,可谓族旺支繁,而青城的“英雄武鼓”却别具一格。它与别处鼓乐的区别是,鼓艺中蕴含着故事情节。据当地百姓讲,此鼓兴盛于宋代,是36个结义兄弟,藏兵器于鼓中,以鼓艺表演为掩饰,乘观众眼花缭乱之时,从官府解救朋友。舞时,每人一鼓,36条好汉,插花排列,各个手执鼓柄,阵脚变幻而不乱,舞姿威武且灵活,别有技巧,甚是中看。
“柴山”是庙会等节庆活动中的另一个引人瞩目的民俗活动。所谓“柴山”,又称“柴山狮子”,是指表演者在用木条凳交叉搭成的数米高的“柴山”上,进行舞狮表演,故又称作“道台狮子”。不仅有人扮成“狮子”,而且还有人扮成“猴子”和“猩猩”。表演时,“猩猩”在前,“狮子”居中,“猴子”在后,依次登上“柴山”顶。最后在顶部十字交叉形的两条板凳端头上摆出难度较大的造型:“猴子”倒挂亮相,“猩猩”晃脑嬉戏,居中的“狮子”前腿腾空悬举,此时锣、鼓、铙钹乐齐鸣,演出进入高潮。这些平时在陆地上都不好做的高难动作,移至高空上表演,场面惊险刺激,观众无不惊叹。绵延不绝的传统民俗活动,使这里的市井生活更加多彩斑斓。
舞榭歌台
青城水烟业的发展,不仅带来了当地经济与商贸的繁荣,而且也为文化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流行于甘肃的西秦腔逐渐在此地兴盛起来,戏楼应时而建,区区小镇戏楼多达9座。每逢重大节日乃至庙会,必有戏曲演出,十里八乡的人们赶来看戏。随着几声锣响,演员依次上场,一招一式,一笑一颦,就把观众带到戏中情节里去,一天的烦劳就全都抛到九天云外。平时,遇有红白大事,当地的富豪名流,会把戏班子请到自家庭院演堂会。有时商号、会馆花钱请戏、续戏,观众也是趋之若鹜,站在戏台前挺着脖子,饶有兴趣地观赏演员做戏,悠悠地聆听抑扬顿挫的唱词,乐滋滋地像饮了琼浆佳酿一般。戏演罢了,意犹未尽,戏迷们还要凑到一起哼上几句过瘾,直至尽欢而散。一时间,古镇上空,秦声秦韵不绝于缕。如今,走到戏楼底下,闭上眼睛,仿佛还能听到绕梁的余音。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