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中青城古镇的历史表情(7)
2023-05-03 来源:飞速影视
而长期流行于镇里镇外的青城小曲、皮影戏等地方文化,亦为人们所喜闻乐见。植根于民间说唱艺术土壤的《青城小曲》,上百年来,虽几经起落,仍传唱不衰。清光绪年间,当地人张海润(字晓霞)以王实甫的《西厢记》为参照,编纂了地方小曲《西厢调》。曲调采用“南方”“幺曰”“越调”“甘凉”“阶州”等30多个唱腔,融合秦腔、眉户戏、陇剧、江南采茶调、陇东道情、花儿等特点,顺畅柔美,委婉动听;全剧包括“游寺”“借厢”“酬韵”“请宴”“传简”“递简”“越墙”“拷红”等多个戏折,起伏跌宕,情真韵悠,雅俗共赏。在乡间舞台上,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俗中有雅,雅中带俗,扎根在乡土上的文艺,充满了人间烟火气。一时间,不但在青城,而且在榆中、景泰、靖远等地流传。青城籍的甘肃省文史馆首任馆长杨巨川先生曾写道:“忽忆及童年在乡间,每至上元灯节,火树银花,管弦竞奏,雅曲高歌,缭绕四出,红男绿女,如蚁如织…
…”小曲当时传唱的盛况,由此可见一斑。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民国十八年的那场大灾荒,赶走了人们看戏的雅兴,《西厢调》逐渐衰落。但灾荒过后,人们又开始追忆戏台上锣鼓声中的那份热闹和热闹中的沉醉。民国三十七年,青城本地的又一位曲艺爱好者刘自重,挑头发起搜集整理青城曲调的活动。他通过采访、请教老艺人,将民间口头流传的《西厢调》整理成册记录下来。并在保持原风格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曲目,形成《青城小曲》。小曲共36折、44种曲调。其中西厢调有《游寺》《借厢》等戏27折,调名25种;眉户调有《花亭会》《小姑贤》等9折,调名19种。他还亲自组织表演,数十年如一日,锲而不舍,使此曲梅开二度。《青城小曲》曲调丰富,曲牌多变,质感独特,加之乐器的默契配合,不但唱响了古镇,而且使这一文脉得以在乡间薪火相传。
有了这些戏剧、曲子的点缀,居民原本平铺直叙的生活就不再乏味。文化在大众的话语里,首先是娱乐的。萦绕在古镇的乡情与乡愁,浸透在古往今来的文化习俗中。
主办:甘肃经济网
编审:即 可
责编:庄俊康
编辑:于 娟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