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阅读场所,当然是火车车厢(7)

2023-05-03 来源:飞速影视
《ABC谋杀案》中,贯穿案情的《ABC铁路指南》,在1930年代是很流行的铁路旅行手册。
封闭的车厢
更有助于文学家揭露人性
2018年播出的电视剧《莫斯科行动》,让观众了解了1990年代初,那些发生在中俄国际班列上骇人听闻的犯罪活动,不少父母又一次给在外打拼的孩子讲授出门在外,“防人之心不可无”的古训。
不同于火车站的进进出出、人来人往的极大不确定性,虽然车厢是在移动的,但是在一定时间内,车厢是相对封闭的。一旦如“中俄列车大劫案”中,列车驶入蒙古国境内,处于没有警力监管的法外之地;或者遇到紧急情况,比如荒漠脱轨、深山泥石流、荒原暴风雪等;再或者是电影《釜山行》那样的丧尸入侵,极易形成道德和法律上的“无人区”。
马克·吐温《火车上的吃人事件》描述了一群西装笔挺的美国绅士,在因为暴风雪停驶的列车上,为了解决食物问题,在经过了题名、复议、修改提案、自由讨论、表决修正案到投票选举的严格的民主程序后,选出作为食物的同伴——其本人也有权参与投票,面对这些食物,大家各自点评是否可口,自然有肉质不佳的牺牲者被嫌弃。读完叫人毛骨悚然,惊惧不安。虽然作者意在嘲讽美国式议会民主,却不由得叫人想起八年前,鲁荣渔船2682号上的那句话“剩下的人想要活命,必须沾点血”。此外,托马斯·曼恩《火车事故》,芥川龙之介的《橘子》、黄春明《看海的日子》都是车厢中人性刻画的佳作。

最佳阅读场所,当然是火车车厢


1868年发表在Broadway Annual上的《火车上的吃人事件》。 图片来源:Word Press。
近代中国
车厢中的社会图景
飞驰平稳的高铁不仅象征着惊人的中国速度,也承载着中国人的自豪感。回顾历史,近代以来,中国人对于铁路的情感却相当复杂。从中国第一条铁路被清政府赎买后全部拆除和唐胥铁路上马拉火车,到詹天佑设计修建京张铁路,挽回民族尊严。从保路运动促成武昌首义推翻清政府,到孙中山著《建国方略》,振兴铁路。火车就这样和近代中国政治、社会纠缠在一起。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